转眼入秋,气温变化较大。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因此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小朋友在成长期,各方面抵抗力不够强,加上群体生活,更易染上传染病,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那么,秋季有哪些常见疾病呢?
01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 —— 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 01霍乱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管理的甲类传染病。它有以下特点:发病急,传播快,可引起流行、爆发和大流行。临床特征为剧烈腹泻、呕吐、大量米泔样排泄物、水电解质紊乱和周围循环衰竭,严重休克者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 02伤寒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本病以夏秋季多发,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 03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
▸ 04甲型肝炎
由通过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 05肠道病毒EV71感染性疾病
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预防小贴士:
1.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实行分餐制,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不可食用;不喝生水。
2.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3.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02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
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预防小贴士
保持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
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接种肺炎疫苗预防肺炎。
0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
手足口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手足口病虽然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
预防小贴士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喝开水,不吃生冷食物。
做好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坚持搞好教室、寝室、厕所、食堂等场所的常规消毒处理,保持通风换气。
认真做好每日的晨检工作。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症状,要立即通知家长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就诊。如一周内发现有2例以上类似症状的孩子,应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同时对其接触过的玩具、被褥、桌椅等物品和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孩子如有发热,出现手、足皮疹时,应暂停入托、上学,避免传染给他人。待隔离治疗一周以上,症状完全消失后由医疗机构出具健康证明方可返园、返校。保育员、教师和其它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等症状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并进行隔离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等进行清洗消毒,不能遇水的物品(如课本等)可经阳光曝晒消毒,对餐、饮具可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可用84消毒液或漂白粉消毒,衣被可经阳光曝晒消毒。
应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其它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