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公卫宣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鱼台县第二人民医院重点人群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宣传

创建于2023-09-08 阅读3280
01:32

一、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1.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跌倒可预防,要提高老年人防跌倒意识。

3.加强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耐力锻炼有助于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

4.穿合身衣裤,穿低跟、防滑、合脚的鞋有助于预防跌倒发生。

5.科学选择和使用适老辅助器具,主动使用手杖。

6.进行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减少环境中的跌倒危险因素。

7.防治骨质疏松,降低跌倒后骨折风险。

8.老年人跌倒后,不要慌张, 要积极自救。

9.救助跌倒老年人时,先判断伤情,再提供科学帮助。

10.关爱老年人,全社会共同参与老年人跌倒预防。

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1.近视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近视会导致眼睛视物模糊、干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有些专业和

工作对视力有严格要求,近视有可能影响升学和择业。近视还会增加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风险,严重的可导致失明。

2.坚持充足的白天户外活动。

  应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开展2小时以上的白天户外活动, 寄宿制幼儿园不应少于3小时。

3.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会增加发生近视的风险。应为孩子提供适合其坐高的桌椅和良好的照明,并经常提醒、督促孩子读书写字坚持“三个一”, 即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教师应指导学生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

4.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

 做到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使用电子产品。

5.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学校使用电子产品的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 30-40 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6岁以下儿童要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

6.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

  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是保证视力健康的基础。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儿童青少年应做到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吃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7.一旦确诊为近视,应尽早在医生指导下配戴眼镜,并定期复查。

8.警惕近视能治愈的虚假宣传。

截至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避免近视加重。

三、高血压患者核心信息——主要参照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指南》(2021) (以下简称《指南》)

自测血压正确方法、频次及时间安排 

自测血压正确方法:

规范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1.设备精准。(1)选择经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2)定期校准医用电子血压计。

2.安静放松。(1)去除可能的影响因素,如被测者测量前 30 分钟禁止吸烟,禁止饮酒、茶或咖啡等,避免剧烈运动,排空膀胱,保持心绪平稳。(2)被测者安静休息至少 5 分钟。(3)测量血压时,被测者应处于轻松、舒适、安静的环境下,嘱其取端坐位(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放于地面(禁止交叉),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不说话。

3.位置规范。(1)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上。(2)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 2.5cm(约两横指)处。袖带松紧合适,可插入1~2 指为宜。

(注:仅通过测量一次血压发现血压高,就诊断为高血压是错误的,因为正常人的血压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测量的频次

早晚各测量2~3次,每次间隔1分钟

测量的时间

起床后1小时,吃早饭、服用降压药、晨练等活动之前测量

晚饭后、上床睡觉前测量

每次测量前都需要排空膀胱

测量的天数

初诊高血压患者或需调整降压药物期间,建议连续测量家庭血压7天

血压控制良好者每周至少测量1~2次

健康人群建议每年测量1~2次

易患高血压人群建议每3~6个月测量1次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人体血压并不是一直平稳不变,而是随着昼夜节律波动。在一天24小时内具有“两峰一谷”的变化规律,像一个勺子的形状,总体是白天高、夜晚低。一般来说上午6:00-10:00、下午16:00-18:00为一天中的高峰时间;到晚上逐渐降低。凌晨2:00-3:00是低谷时间,这种血压称为“杓型血压”。如果夜间的血压与白天近似,就称之为“非杓型血压”。如果夜间血压反而较白天高,称为“反杓型血压”。

不少患者在测量血压时,往往只顾两头:收缩压(俗称高压)和舒张压(俗称低压),不顾中间:脉压。收缩压减去舒张压的差值就是脉压,正常脉压在30~40mmHg。大于60mmHg为脉压过大,小于20mmHg为脉压过小。

脉压越大,血管壁的弹性越小。脉压增大常见于老年人主动脉硬化、老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

脉压过小常见于主动脉狭窄、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等。

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后趋于稳定不再升高;舒张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50岁后稳定或略下降。

小于50岁的年轻人,舒张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

5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收缩压、脉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重要预测指标。

四、糖尿病患者重点核心信息

自测血糖正确方法(毛细血管血糖检测)

1.测试前的准备:

(1)检查试纸条和质控品贮存是否恰当。

(2)检查试纸条的有效期及调码(如需要)是否符合。

(3)清洁血糖仪并妥善保管。

(4)检查质控品有效期。

2.毛细血管血糖检测:

(1)用75%乙醇擦拭采血部位,待干后进行皮肤穿刺。

(2)采血部位通常采用指尖、足跟两侧等末梢毛细血管全血,水肿或感染的部位不宜采用。在紧急时可在耳垂处采血。

(3)皮肤穿刺后,弃去第一滴血液,将第二滴血液置于试纸上指定区域。

(4)严格按照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5)测定结果的记录包括被测试者姓名、测定日期、时间、结果、单位、检测者签名等。

(6)使用后的针头应置专用医疗废物锐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理。

监测时间点及频次安排原则  

  血糖监测的频次和时间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患者可以请医生帮助确定自己监测血糖的具体时间、频次,并使用血糖监测表记录每次测量的血糖值。  

监测时间点主要包括起床(空腹血糖)、三餐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22: 00前)、夜间(一般为凌晨2: 00—3: 00)。 

监测频次建议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确定。如无医生建议,一般情况下患者可以把握以下原则:  

1.血糖控制不佳或病情较重的,应每天监测 4-7 次,必要时增加次数,直至病情稳定;  

2.血糖控制达标且稳定的,可以每周监测 1-2天,每天 4-7次;

3.使用胰岛素治疗初始阶段应每天监测5-8次,达到目标后可每天监测2-4次;  

4.使用胰岛素治疗达到目标但空腹血糖仍高或疑有夜间低血糖的,应监测夜间血糖。

阅读 328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