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在这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们举行了高一地理组的教研活动。
23级地理组第2周“五主”教研
主题:
1. 传达学科组会议工作要点,学习余书记在学科组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2. 讨论导学案必修一的使用方案
3.三年一体化管理目标细化(必修一)
4.月相知识的集体备课
主持:李建华
主讲:刘小萍
主评:全员
主编: 刘小萍
主题一:传达学科组会议工作要点,学习余书记在学科组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首先刘小萍老师就本周的学科组会议精神向同组成员传达,就导学案的使用与修改、教研活动新实施的方式、教学调研周上课与听课评定准则以及教师个人业绩考核细则问题进行说明,特别强调各项工作与个人职称评定相关联。
接着全体高一地理组教师成员一起研讨余书记在学科组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余书记高屋建瓴地为我们提供了开展“大单元”教学的指导方针。行而不辍,履践致远。余书记指出工作需提前谋划,关键在落实,唯有落实才能确保“五主”教研取得成效。其次导学案是落实“做细课前、做实课中、做优课后”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在大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在“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下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认识,推动知识迁移,能力提升。将“三新”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打造成我校教学教研方面又一张靓丽的名片。
李建华主任认为大单元教学中“大”首先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其出发点不是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或一篇课文,而是起统率作用的“大”的观念、项目、任务、问题。所以大单元教学不是单元教学,其具有整体性、结构化、关联性、递进性、反馈性的特征。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地理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为: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确定大单元学习主题;整合课标和教材,确定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依据目标和内容,创设大单元的大情境和子情境;结合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群,提出大问题和问题链;同时建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呈现大单元学习成果,让评价贯穿教学始终,实现知识提升为能力、内化为素养的目标。
刘小萍老师补充到创设教学大情境,关注情境的真实化、生活化。她认为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和问题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才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情境的价值。大单元教学中需要创设大情境,也就是整个单元的情境,此情境贯穿整个单元的教与学,在此引领下再设计相关的子情境,子情境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
主题二. 讨论导学案必修一的使用方案
高一地理必修一的教学辅导资料包括导学案和优化学案,经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导学案和优化学案的知识有重复,所以为了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优化导学案。统一决定:统一使用导学案填空,优先完成导学案题目,另外再完成优化学案里面的配套试卷。
邱学群老师认为高一学生地理思维局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学生探究问题所得出的答案也非常有限,不完整,表述也缺乏逻辑条理性,对知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难发现总结地理规律与方法,使用导学案能很好的引导辅助学生学习。他认为导学案教学模式都是课改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探索,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积极意义。它转变教师地位,逐步改变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个性得到张扬,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精神。导学案也需要全体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完善,打造成我们一中的一张名片。
通过集体讨论,本周导学案的修改意见如下:通过一周的学习,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经过讨论,对导学案的修改意见如下:1.导学案p17的第10-11题的题目难度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建议删除。
2.导学案p9和p10的第20题和21题内容很类似,建议删除部分填空,整合成一个题目,提高学习效率。
余娟娟老师就学生的学情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高一上学期必修第一册以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为主,相比老教材,相应减少了部分难点知识。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主,增强对自然地理现象的关注和探究,学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培养科学的地理思维能力。高一新生由于初中地理基础并不强,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度强调基础知识点的记忆,而是应该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上去增强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在管理上,需要增强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笔记的及时记录和检查,开展一系列地理观察和地理实验活动,对每项活动形成细致的管理,要有过程设计,有结果评比,设置各类奖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和思考力。
张屏老师在教学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书本知识,还要具体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方面,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建议多开展一些学生动手的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江萍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能力,一定要把学习目标细化出来,具体分解到每个学期,针对现阶段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内容,应该具体落实本学期的目标,开展有效的地理方面的活动,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主题三:三年一体化管理目标细化(必修一)
经过全体高一地理教师的努力,为了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一起总结了8个针对地理必修一学科素养的地理实践活动,并且把具体任务落实到教师个人。
具体设计活动如下:
1.月相的观察和记录
2.太阳的方位的观察和记录
3.卫星发射相关国防教育
4.空气质量观测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观察
5.日本核废水排放问题探讨校门口常见的内涝问题
6.神龙宫地貌分析
7.地震防灾演练
8.校内绿化带乔木的观察
江志明老师认为,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科学靠实践”。可见,实践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随着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目标的转变,高中学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加强。因此,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作用,还能在该过程中发现更多的疑问。在扫清这些疑问的基础上,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有效巩固课本所学知识内容。
主题四:月相知识的集体备课
在见多识广的李建华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对月相的学习进行了集体探讨。主要是两步走:1.让学生自己利用业余时间提前去观测月相,并记录好观测月相的时间、方位、高度角、形状等。2.在学习完第一章节后,详细的介绍月球的相关知识。主要是重点分析月相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月相周期原理及成因,并总结相关规律。
通过“五主”教研,我们统一了教育进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分享了各自的看法、博采众长;正所谓“教是手段,学是目的”,相信我们教师能共同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