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明晰新时代小学“大思政课”建设内涵,探寻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路径,8月22日至8月27日,徐州市宋梅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第一次集中研修活动顺利举行。工作室全体成员教师、江苏省小学德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宋梅)、云龙区小学思政课教师、徐州市太行路小学教师等数百人参与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为“讲好‘大思政’,争做‘大先生’”,研修活动按照研修方案有序开展。
一、价值引领,拓宽大思政建设思路
江苏省特级教师、十四五“国培计划”专家、南京市锁金新村小学第一书记、南京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唐隽菁作《如何利用场馆进行大思政教育》专题报告。
在报告中,唐校长首先指出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性,这是每一位思政老师担当起立德树人使命的基础。接着她结合团队利用场馆开展思政教育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了开发“开发六朝风物”系列课程的缘由、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发实施课程的路径以及博物馆研学课程给师生带来的美好,充分体现了“儿童在前我在后”教育理念,给予团队教师以深刻的启发。
二、聚焦课标,寻求学科实践创新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高中部、德育室主任、江苏省中⼩学教研室政治教研员顾润生作《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专家报告。
顾主任对一线思政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提出要求: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国家育人要求;解读教材,准确领会教材编写内容。关于具体做法提出:要“依标教学”,找出课标育人要求在教材中的体现;要站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高度;要分析学情,准确学生学习起点。
三、一体化建设,促进道德递进发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道德与法治修订教材审读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德育工作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委会副主任冯建军作《推进大中⼩学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专家讲座。
冯教授指出一体化建设就是构建一个德育各要素横向贯通和纵向衔接的序列,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一体化并非强调同质化,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凸显连续性、递进性、层次性和整体性。作为一线教师开展思政课要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教育作用,在教学中融入德育要素,采用活动育人、实践育人。
四、课题研究,助推专业素养提升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江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兼职硕士导师王彦明作专家报告《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王博士介绍了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他指出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要注重系统规划与设计。撰写一篇完整的课题申报书,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其次,需要规范的申请书;第三,研究要有整体性和规律性;第四,课题研究要有创新性,研究方法与思路要独特,与众不同,从问题出发。他希望老师们能够正确认识科研对教师发展与教师成长的重要,积极用对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五、深度思考,探究核心素养本质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吕海林作专家讲座《“本质化”与“大观念”——如何理解新课标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之深意》。
吕主任从如何理解“核心素养”中的“本质性”;如何理解“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大观念”;“解释型”大观念的更深意蕴以及如何通过“学科实践”去生成“大观念”四个方面与老师们展开交流,引导老师向新课程改革的更深处漫溯。
六、创新实践,法治教育一体化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戴慧作专家报告《思政课程中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实践》。
戴老师基于当下法治教育缺乏整体规划、活动零散化、知行脱离等问题,带领团队开展法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融通学段教育,探索目标内容一体化;优化系统建构,通贯课程建设一体化;立足课堂转型,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探索出法治教育的多种教学模式。
七、历史专题,淬炼红色中国心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章乐作专家报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历史题材及其教学》。
章教授指出:当一线教师面对历史题材时首先要思考“历史观”的问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体悟生活所面对的多种可能,增强对善恶的判断力,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育扎根于历史,借助象征性、代表性的事物,精选细节化、情节化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与历史人物交上朋友。
八、教育写作,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编审,全国教育理论刊物优秀编辑、华东地区期刊优秀主编、江苏期刊明珠奖优秀编辑颜莹做专家报告《教育写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颜主任从教师专业写作的难点和痛点入手,强调教育写作的重要性,助推教师从“埋头苦干者”转变为“理论实践者”,走向“教学即研究”的美好境界,助力教师实现“个体经验”向“教育生产力”的转变。教师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颜主任指出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和写作,建立专业视域下的表达自信。
九、形成主张,凝练个人教学思想
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州市太行路小学执行校长,“苏教名家”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宋梅作专家讲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凝练与申报》。
宋校长结合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结果带领老师们分析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及教学改革趋势。对于教学成果的基本内涵、教学成果申报书的撰写以及成果的总结与支撑材料,宋校结合具体的案例展开论述。
十、课例研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研修活动中,江苏省小学德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宋梅)成员进行了精彩的案例分享。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陆荣老师进行点评。她充分肯定了老师们能够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研讨教材能“依标教学”,作业布置突出实践化,注重课程的结构意识,并做出了“精准、简洁、聚焦”的六字要求,提出了认真阅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南》的建议。
玉汝于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专家的引领,有志同道合伙伴们的一路同行,研修之路定会一路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