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来自基层。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员干部要养成调查研究的好习惯,真正“沉到水里抓活鱼”,走进田间地头、院落街巷,走到人民群众中去,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上,围一炉薪火,共话柴米油盐酱醋茶,真诚倾听群众意见,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调查研究要端正态度,也要讲究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看清问题根源所在、本质所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庖丁解牛”精准破解基层治理中的“盲点”“堵点”“痛点”“难点”,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人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基层治理的实践者。民心齐,则泰山移,靠干部唱“独角戏”必然费力不讨好,发动群众唱好“大合唱”,才是通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金钥匙”。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组织孵化、能力提升、骨干培养、资源整合等支撑作用,不断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空间,发挥社会组织社会性、专业性、规范性、自主性、创新性,提供多层次的精准化治理、精细化服务。
基层治理面宽量大、头绪繁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试图一张方子包治百病,只能沦为“烂尾工程”。必须情牵群众,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干,既注重以系统思维、系统方法整体推进,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多做建章立制、成风化俗的事情,让基层治理更具活力,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