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绝美山水与古村完美融合为一体,
今日就让我带领着大家略略感受下吧!
永嘉的非遗———做瓯窑
永嘉的美食———尝麦饼
永嘉的古村———行苍坡村
永嘉的山水———赏永嘉书院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位于楠溪江下游的瓯窑小镇,人们可能就没有那么熟悉了。多年前,因诸永高速建设,在当地被无意间发现埋在地下的古瓯窑旧址。2005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坦头村的一处唐代瓯窑遗址发掘,出土了上千件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碗、碟、壶等瓯窑青瓷。坦头村开始揭开瓯窑神秘的面纱,被认为是唐代温州乃至浙江“高水平的文创基地”,现被亲切地称“瓯窑小镇”。
一、观历史
此次文物宣讲师带领孩子们穿梭在古今的瓯窑展品中,深入学习了解温州瓯窑文化。
现场老师们细心耐心地教小朋友轻轻触摸瓷器,亲自示范,随后让每一位好奇的同学都亲手触碰到了瓯窑,我们胖嘟嘟的小手小心翼翼的去抚摸瓷片,不敢用力,以敬畏的心看待古老文化。
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心中不免感叹中国陶艺的精妙绝伦!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小作坊,这里摆设着多台的制窑机。
二、做瓯窑
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瓯窑制作技艺,指尖与瓷土不断触碰,亲手制作瓯窑茶具。看似简单的揉泥、按泥动作,实际操作确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个个都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制作着,我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美的完成了一个小碗,甚是满足。
三、做麦饼 尝美食
麦饼是永嘉的特色美食,以麦粉包裹咸菜和鲜肉煎烤而成,因味道鲜美受到欢迎。
随后,阿姨们拿来了已经做好的饼胚,配料有麦粉、鸡蛋、菜油等做成面团子给我们擀平。经过搅拌揉透捏成碗形状,嵌入咸菜或者梅菜干,鲜肉,进行擀平。
来回擀平后放锅里煎至两面金黄,最后再转到煎锅中烘焙,看着眼前的一个个正在烘烤的麦饼,香味扑鼻,我忍不住垂涎三尺。
瞧!我做的麦饼出炉了,色香味俱全。
这是我第一次做的麦饼,先来尝一口吧!
背依笔架山,面临楠溪江,
走过千年的风霜雨雪,
而今古风宋韵犹存,
这里是「永嘉·苍坡古村」,
我们将打开历史书页。
我们在炎炎烈日下与苍坡溪门合影,听说“苍坡溪门”四字由温州已故书法家蔡心谷先生所题。李时日曾在大门上题联:“四壁青山藏虎豹,双池碧水贮蛟龙”。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苍坡古村,感受古村的秋色之美,寻访耕读文化。
看着这里的房子还是保持了原有建筑的一砖一瓦,也让我大饱眼福,古代的建筑原来是这样的啊!
听完了古村的历史,知道了李氏大宗祠的北面还有几座古宅,还有个义学祠。它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的纪念馆之一。清嘉庆十三年,苍坡村李昌日为纪念宋代吉州教授李源和永嘉学派代表叶适在苍坡修学之事,率领族人创建该祠。
咔,在此打卡!
紧接着讲解员告诉我们古村这里一条直线的石板道纵贯全村,为笔;石道中间过一桥,由五块大小匀称的石条搭成,为墨;石道两侧的东西两池,为砚;方正的村落如同一张田字格的“纸”。
原来村落的布局是围绕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展开的。我迫不及待地也想与“文房四宝”拍个照。
看完了古村,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永嘉书院,趁天色未暗先来个大合照纪念下吧!
进入大门,我们漫步在青山绿水间,听着小溪潺潺水声,一缕山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
走前几步,我看到了一大片的溪水,我们欢呼,我们雀跃,兴奋地拿出水枪跟同伴来个“水枪大战”,一直玩到夕阳西下时分。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海坦山顶的永嘉学派馆,建筑古朴,绿荫环抱。进入展厅又别有洞天,古典韵味的风格融入精心设计的数字互动设备,毫不违和。
让我们一同去了解一下“永嘉学派”的历史吧!
一进门,你就会看到一块永嘉学派发展时间轴,据了解永嘉学派诞生于南宋,重振于晚清,由于代表人物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都是温州人,温州古称永嘉,所以得名。
通过橱窗了解永嘉学派创立者以及薛季宣等七位永嘉学派代表人物之间的学术源流与小故事。
一个数字沙盘映入眼帘,以传统泥塑工艺,展现出宋代温州知名书院群像,通过数字技术展示了不同维度的历史故事。
在这里你会看到用3D虚拟术复原了叶适和薛季宣两位代表人物。
他们会出题,通过体态识别,答题者通过举左手举右手,就能够回答题目。
我兴奋地也跟着保安叔叔一起答题,看看谁最厉害!
二楼是“重振复兴”展区,见证永嘉学派思想复兴与实践的历史过程。
诒善祠塾是温州近代文明的启动点,这个数字屏在指定位置双手推开,即可看到晚清民国时期的六所名校场景,似乎真的是开了一扇门。
再走进去,你会发现一个继往开来的沉浸空间。这里有实时变化的场景,将永嘉学派的文化元素一一展示,十分震撼!我们迫不及待跑入,展开了一场与古人深入对话,非常有趣。
此次研学之旅,我们又一次走出书本、走出学校,感受绚丽多彩的自然,领略永嘉书院人文之美。“学中玩,玩中学”,为永嘉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小花絮1⃣️:
永嘉书院捡到的鹅卵石,我将其画成了“月光下的书院”。
小花絮2⃣️:
童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那儿有欢声笑语,有无忧无虑,有快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