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地质制图学家,大地构造学家,首批国土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原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原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或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河北地质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地质图书馆名誉馆长。
野外找矿
1953年,李廷栋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地质部专家工作室,又转到地质矿产司、远景计划司,最后来到办公厅,给刘景范副部长当业务秘书。一直“蹲”在机关,让李廷栋心急如焚。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特别是在越来越多地了解和接触到地质调查的一线工作后,他越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必须要参与野外地质调查。“要下去,要到野外去”,这个想法不断地敲打着他的心灵。经多次申请到野外从事地质调查工作之后,1957年6月,李廷栋终于走出了机关,开始了真正的“地质人”生涯。
在大兴安岭北部,经过4年艰苦的野外工作,他们填制了约10万平方千米1:100万比例尺地质图,填补了该区地质研究的空白,特别是得尔布干大断裂、前寒武系和热河动物群的发现,对于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地层对比和构造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川西高原区域,经过3年的区域地质综合研究,他们重新厘定了川西地区地层层序、侵入岩期序和构造格架,初步建立了宝兴一带古生代地层层序。特别是在宝兴以北首次采获了早泥盆世布拉格期镰形新单笔石和丰富的珊瑚、虫牙、几丁虫、单细胞藻类化石及高等植物孢子,实现了地层古生物研究上的一次重要突破;同时还首次测得“宝兴杂岩”7亿年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为厘清扬子地台西缘诸多变质杂岩时代起到了率先突破的作用。 大兴安岭和川西的科学考察,奠定了李廷栋的科研方向和在地质学界的地位。
深部探测
李廷栋在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期间,以中方联系人的身份,参与了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的合作研究,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大型国际地学合作项目。经过中法喜马拉雅地区合作开展深部地质探测的实践,李廷栋对深部探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当时他就坚信:只有进行深部探测,才能穿透地表,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内部构造,全面提升我国地质构造认识水平和深部探测技术方法。在此环境下,我国第一个深部地质探测科研单位——岩石圈研究中心于1986年在中国地质科学院成立了。30年来,该中心承担了我国大部分深部地质探测任务,取得诸多高质量的科学成果,把我国深部探测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成为我国深部探测的先锋。2000年,由李廷栋和其他4位专家牵头负责实施“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专项研究计划,经过6年的精心研究,专项系统总结了中国岩石圈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并出版了《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丛书》。该专项研究计划的实施,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岩石圈研究上的差距,为我国后续深部探测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中法合作研究开启了李廷栋探索青藏高原地质构造的“科研长征”。他先后主持或参与主持过6个青藏高原的地质科研项目,对青藏高原地质构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证实高原大幅度快速隆升始于第四纪,提出了“陆内汇聚—地壳分层加厚—重力均衡调整”的青藏高原隆升模式。撰写的有关青藏高原地质构造的论文曾两次应邀发表于国际著名英文期刊《构造物理学(Tectonophysics)》上。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地质矿产部1989年科技成果奖的一等奖。2013年他与同行们共同发表的《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记录及机制》专著,进一步论述了青藏高原特征和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对我国乃至世界高原地质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质编图
1976 年9 月,李廷栋参加第25 届国际地质大会,他将我国编制出版的《中国地质图》、《中国构造体系图》和《亚洲地质图》展出,并作了《中国地质概要》的报告,得到了国内外地质界的高度评价,中国地质编图从此走向世界。历时30年,李廷栋又陆续主持或参与主持了《中国地质图件》、1:500万亚洲地质图、1:500万亚欧地质图、1:100万国际分幅中国地质图、1:250万中国西部及邻区地质图、1:250万北—中—东亚及邻区地质图的编制工作等。随着一幅幅内容翔实、数据可靠、繁简适度、绘制精细的地质图件问世,我国地质编图的成果和技术方法逐渐步入国际先进之列。 2008年78岁的李廷栋担任重编中国区域地质志的项目负责人,按照规划,第二代《中国区域地质志》将由48部志书构成,包括32部省级地质志、16部区级地质志,另外还将编制15部全国性地质专著和300余幅地质图件,研究成果总字数达8000万到1亿,并建立空间数据库。李廷栋说:“要努力把《中国区域地质志》 编制成为具有宏观影响的大成果——在地质成果上要大综合和大集成,在地质研究程度上要有大幅度提高,在地质工作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大的作用,在地质规律的概括和认识上有大的提升,在国内外地质界得到广泛利用和产生大的影响。” 如今,李廷栋正倾力于《中国区域地质志》收官阶段的工作,届时32个省级地质志将全部出版。
已是耄耋之年的李廷栋院士依旧活跃在科研一线,心怀大地,不忘初心,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