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景梅
打卡始于:2023年8月31日
日精进打卡第3天:2023年9月6日
今日读书
书名《中国国家地理》
用时:批改作业,听写本间隙
海上风电兴起的地理原理: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传统意义能源供给主要在西部,而能源需求主要在东部。
缓解措施:1,能源跨区域调配
2,建核电站,火电站等
3,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西部地区的能源输送到急需电力的东部地区有诸多困难,所以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发展风电成了现实选择。
我国风能现状:季风,海陆风,热带气旋组成的综合风系。
朱瑞兆先生根据3个指标(风能密度与利用小时数,风能季节变化,极限风速),将我国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欠缺区。
我国风能丰富的地区分为6个小区,3个位于沿海:包括东南沿海,南部沿海,山东与辽东沿海及其相应的海上岛屿。其余3个在大陆上三北,包括:内蒙古北部西端和锡林郭勒盟、内蒙古阴山到大兴安岭以北、松花江下游地区。风能最多的主要在沿海及岛屿区域。
海上风电的影响:
利:经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生态:(浅海区)风电站地基附近形成人工岛礁,为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提供了庇护和产卵场所,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社会:噪音污染较小
不利:1,改变海岸线的天际线--风车森林
2,海洋空间破碎化。
一方面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鸟类迁徙,影响海洋鱼类、哺乳动物,底栖生物,还会影响海水水质和水文动力。海底电缆的电磁辐射会影响磁敏感的海洋生物,若辐射较强,还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等生理过程。
另一方面影响人类活动:例渔业,海上交通等
启示: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加山东卷22年考查了粮食安全,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频繁出现在各地的模考题中。
例如人工岛礁问题,深海浅海建风电站的利弊问题,东西部风电场优缺点比较等。
现实情境类题目可以有选择的将知识背景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建立因果联系,以及事物不断变化的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