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主题教育中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突出主题主线,一体推进各项重点措施,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有了新提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取得新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新增强,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
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精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从1921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过了102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我们都知道,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102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102年,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102年。
(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1.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021年2月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邃。一是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二是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三是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我们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二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三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3.在动员大会上,党中央提出党史学习教育总要求,即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学史明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学史增信,心有所信,方能致远。信仰如明灯闪耀,信念如磐石不可动摇,信心如柱石坚定。学史增信,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学史增信,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学史增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学史崇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持学史崇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学史崇德,强化宗旨意识。坚持学史崇德,赓续精神血脉。
学史力行,以行践知。一是在牢记初心使命上见行动。二是在主动担当上见行动。三是在弘扬光荣传统上见行动。
4.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的重点是:第一,进一步感悟思想伟力,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第二,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第三,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本色。第四,进一步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第五,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第六,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
5.部分领导人谈学习党史
毛主席谈学习党史
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这当然不是说要把历史上每一件事统统搞清楚了才可以办事,而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
—— 1942.3 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报告
邓小平同志谈学习党史
“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
习近平总书记谈历史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
——2013.3.1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
(二)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强调,要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全党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12月24日在京召开。
(三)《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二是着眼增强理论自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三是着眼提高政治能力,坚持不懈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四是着眼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五是着眼激发昂扬斗志,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六是着眼永葆初心使命,坚持不懈推进自我革命。
习总书记指出,“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他强调,“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全党汲取历史经验、提高思想武装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的根本要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对于在新时代巩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营造全党团结统一、凝神聚力、勇毅前行的良好氛围和局面极其重要,需要落细落小落实,做到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二、如何学习中共党史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也是我们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根本哲学遵循。
(一)坚持实践的观点,具体历史地把握百年大党的历史贡献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观点,能否坚持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本质区别。从实践的维度出发,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理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开辟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才能深刻把握“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百年党史的价值不是人为主观赋予,而是客观呈现于党的实践历程之中。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实践精神,筚路蓝缕、创臻辟莽,付出巨大的牺牲,取得辉煌成就,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坚持整体的观点,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坚持整体的观点,树立大历史观,就是把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思考问题的观点,就是要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即把握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主体观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主题主线,脱离时代和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孤立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悬浮历史、虚置历史,用今天的标准苛刻前人,片面地放大历史进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歪曲党的历史、抹黑党的领导、娱乐化党的牺牲,戴着有色眼镜混淆是非,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唯物史观背道而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宏观的历史进程、宽广的历史视野中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探求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时代脉搏。
(三)坚持客观全面的观点,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本质
全面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树立全面的观点,要把中共党史置于更为绵长的多向度时间里和更为广阔的多维度空间里去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历程中,把积弱积贫的旧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恢宏篇章,这才是百年党史的主流本质。任何片面的、零碎的肢解历史、歪曲历史,将历史绝对化或简单化,或“通过主观的想象来代替历史的记录”,都是反历史的现象。这种现象具有相当迷惑性,根本目的是为了达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成就和历史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相当曲折历史过程;我们党正是始终客观全面地认识历史,不因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因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不断地从失误中汲取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获得成长,最后走向更加成熟。
(四)坚持联系发展的观点,系统地把握百年党史的深层内涵
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要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讲统一战线又讲独立自主;既讲联合又讲斗争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思想,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治建设;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强调现代化发展道路普遍性,也注重现代化道路发展的特殊性;既强调中国梦又强调世界梦;既强调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正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不会把事物发展看成孤立的、静止的,把历史的发展看成是简单线性的,才能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百年辉煌的深层内涵。
三、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纵览党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一)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
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从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开始。
四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革命”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建设”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改革”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复兴”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词,“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八个字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生动写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2.中共一大(192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二大(1922):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中共三大(1923):提出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共四大(1925):提出民主革命运动、修改党章
中共五大(1927):土地革命
中共六大(1928):明确新时期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中共七大(1945):抗战胜利、建立新中国
3.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之后经历了以上五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大革命时期,即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其间,经历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
4.党史红色故事
①红船精神:2005年6月21日,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认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极其丰富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革命和建设没有现成路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循,开辟新路就需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需要有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在中国人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但不管是农民阶级也好,资产阶级也好,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步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了。以此为起点,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②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召开。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广州的陈公博,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③长征精神: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④“半条被子”的故事: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⑤抗日战争(1931-1945)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⑥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
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
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2月)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第四阶段——战略追歼(1949年12月—1955年2月)
⑦琼崖纵队
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是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这支人民武装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1928年2月,琼崖工农革命军改称琼崖工农红军。当年底,琼崖工农红军在国民党军的“围剿”下受到严重挫折,余部转移到定安县母瑞山。
至5月1日全岛解放。此时琼崖纵队总人数到达2.5万余人。此后,琼崖纵队又担负剿匪和保卫海防的任务。1950年7月,根据中南军区命令,琼崖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
历史贡献:琼崖纵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海南岛各族人民,艰苦奋战23年,革命红旗始终不倒,最后配合野战军取得了解放全岛的伟大胜利,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⑧南阳英雄革命
南阳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海南乡镇最早的纪念碑之一。在新南阳墟街中心北端。碑身前刻有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题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烈士们的精神,同人民永垂不朽”,时任文昌县县长林永盛题词“生为人民生,生的伟大;死为人民死,死的光荣”。主碑上方是几个凸体大红字“革命烈士纪念碑”。2021年6月21日上榜海南省民政厅公布的海南首批71个红色地名,是15个革命烈士纪念设施之一。
文昌市南阳乡是海南有名的“抗日模范乡”,南阳公社(后又改称南阳镇,现已并入文城镇)是成建制的革命老区公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南阳地区的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闹革命求解放,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抗击日寇侵略者,妻送郎母送子参加革命队伍,前仆后继,直至新中国成立及海南岛解放。从1926年琼崖地方党组织开始活动起,至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止,南阳地区共有330多位革命同志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人民解放军得到壮大和提高,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2.中共八大(1956):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主要矛盾的判断
中共九大(1969):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大(1973):文化大革命
中共十一大(1977):拨乱反正,揭批江青集团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这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实质和目标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
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1987):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中共十五大(1997):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200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七大(2007):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中共十八大(2012):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中共十九大(20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四、在学党史中担当时代使命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这艘小小红船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承载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1957年,毛泽东同志访问苏联看望中国留苏学生时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虽然时代不同,但党中央对于青年学生寄予的深情与厚望并无差异,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能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一)从党史中汲取信仰力量,做到理想远大、信念坚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重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我们党坚守理想信念推进伟大事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为践行初心实现梦想而不懈探索追求的活教材。伟大事业源自伟大梦想,面向未来更要信念如磐。只有树牢理想坚定信念,事业才会无坚不摧,我们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勉励当代青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同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绝不是轻轻松松“躺平”就可以实现的,这样只会虚度光阴,空留悔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青年学子要珍惜韶华,始终敢于追梦、勇于圆梦,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决克服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挑战,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这样的有志青年,成千上万这样的有志青年,正是党、国家、人民所需要的。
(二)从党史中汲取道德力量,做到崇德修身、明德向善
“德者,本也。”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具体来说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于不同的对象,具体的含义又有所区别。
明大德,就是要对党忠诚,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的党性。在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一系列精神,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以此为契机,传承弘扬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守公德,就是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严私德,就是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引导建设文明家风,从小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目前,各地区查处的年轻干部贪腐案件数不胜数,从“80后”到“90后”到“95后”,涉案金额巨大让人触目惊心,腐败人员“年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85后”的常德市桃源县杨溪桥镇派出所所长刘捷通过收受好处费“赌球”赌输了人生,永州市祁阳县茅竹镇社会救助和劳动保障服务站“90后”工作人员挪用250多万元公款,安徽省滁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交易管理科“95后”干部张雨杰通过伪造收款事实等方式侵吞公款近7000万元等等。这些案件触目惊心,究其原因,在于年轻干部的思想出现“滑坡”,刚入社会,理想信念不坚定,对自身“把关”不严格,缺乏理性判断,加上个人的虚荣攀比心理和对奢侈生活的无尽欲望,致使干部心理发生扭曲,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中逐渐迷失自我。所以说,青年的个人品德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三)从党史中培养求知欲望,做到勤学好学、知行合一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青年学生时期学识基础厚实不厚实,影响甚至决定自己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我党的百余年光辉历史就是从历史中学习,汲取经验教训,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历史。可以说,勇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正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带领中华民族不断创造光辉伟业的重要源泉。
广大青年学习要切实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始终保持一种“本领恐慌”,如饥似渴地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只能劳形伤神,疲困不堪,这就危险了。这种说法未免有些消极,我们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自身学识水平的提升以及价值的实现,无一不是学海无涯、苦读作舟,书山路险、勤学为径得来的。孔子在《中庸》中指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同学们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多学知识,多学道理,多学本领,既要善读有字之书,又要会读无字之书。
有字之书,指的是我们的书本、课本、课外书等各类纸质书籍。首先是要把课本学好,完成作为一个学生的本职任务,将自身的知识体系筑牢。之后,是进行拓展,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读书学习,不断扩大与丰富自身的眼界。无字之书,指的是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最后,将所有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广大干部要勇担振兴中华使命,把“勤学”作为习惯素养、把“修德”作为自觉追求、把“明辨”作为人生智慧、把“笃实”作为人生信条,用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来锤炼自己,充实头脑、丰富心灵、强化精神脊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一言一行的基本遵循,真正把自己锤炼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践行者和接班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