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修人的集中修小故事一一一群“60″后爷们的集中修侧记

风轻云淡
创建于2023-09-06
阅读 32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期22天的石太、枢纽集中修结束了,中修车间共参与完成更换钢轨10.5km,道岔达标整治24组,大机线路清筛修文~榆西上行线,圆满完成了段交给的集中修任务,实现了人身、设备双安全。作为此次集中修维一一支从石太和枢纽全时间段参与的队伍,在此阶段发生的一些小故事,我觉得值得总结和分享。

00:20

         一群“60"后爷们给我上了感动的一课。此次参加集中修的中修人,平均年龄55岁。侯书杰,主要负责轨道打眼,为了确保电容线、箱线位置适中,他次次从起点走到终点,看笼口是热焊、闪光焊还是冻结,看笼口的拉伸量和轨温的变化,和工务负责人了解情况,主要达到的目的是判断何时开始打眼、打到什么位置,从而确保电气特性良好、箱线位置适中,同时又能确保不影响安装人员的进度;韩晋安、周光辉两位师傅,一位来自集经且腿脚有点不方便,一位上班以来一直管理材料,两人几乎没有上线作业经验,此次集中修,他们主要是负责电容线和箱线的拆卸和安装,同样的作业,别人快走就行,他们得一路小跑,他们俩个要花费他人倍数的努力才能完成同样的工作,就是这俩人,他们用辛苦和努力证明了自己,这次他们没有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影响到一点工作质量和进度;岳彦斌和王婧,虽然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没有到现场,他们在室内为现场做信号机配线,同样在做着服务现场的事,同时还把所需的材料调剂的齐整到位;高梦春、乔斌两位司机师傅,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深刻吸取兄弟单位事故教训,出车前认真检查车辆、精心研判路况、放慢速度、谨慎驾驶,他们用扎实功底的驾驶技术征服了一段又一段的崎岖山路,将作业人员次次安全送到离作业地点最近处;药利军、宁晋浩是两位工长,每次来的最早、回的最晚,工具材料的准备,灌水、充电,现场调查,人员安排,打眼上线,检查确认,每次都要往返起终点2次以上才算安心;梁新功,施工业务主管,能够很快适应新的管理理念,逐步在改变固有的中修队“唯我″思维模式,每次都能将室内外作业安排的妥妥帖帖、井井有条。充分展现了一名主管该起到的作用。

        “锤锤″钉在我的心里。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个人,他叫刘强,56岁,一个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人。此次换轨施工主要是负责打塞钉,每天晚上施工都要钉上四五十个塞钉,打二三百锤,每个塞钉至少要打六锤,我说少打一锤不行吗?他说“多打一锤心里踏实,现场工区来一躺区间不容易,咱们必须给他们弄结实了"。多么朴实的话,但却显得那么有责任、有担当,同时又显得那么厚道。虽然他打的锤子没有“大锤八十,小锤四十"的幽默感,但锤锤是那么真实、那么实在、那么感动人。

        我怕他们抗不住。这次石太集中修,中间没有调整日,几位老师傅连读多天夜间作战,我怕他们受不住,跟他们说抗不住就倒替的休一下,但他们看到每天要换轨1.2公里左右,没有一个人要退下,石太加枢纽连续作战,让我震惊的是他们都抗了下来,几个“60"后的师傅们给了我惊喜、给了我责任、给了我担当,给了我别人给不了的东西…。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动力?接下来这是我和其中的一位师傅的对话,他说“主任我今天洗了工作服,出来忘了戴党徽了”。他的话说的那么认真又显得有点可爱。我说“没事,你的行动已经证明了一切″。这可能就是动力之源泉吧,也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讲述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觉得我对不住我的师傅们,由于我知识储备的不足和缺陷,我不会用修辞手法描绘他们,也不会用华丽的词汇去表述他们的故事,只能用憨憨的、通俗的话语去进行简要的讲述。就像开头所有的照片一样,没有一张是刻意的′摆″,也没看一张是刻意的“拍″,只是不经意的顺手一拍略加边角修剪而已,只有“真′和‘实″的存在,或许,这正是现在所需要的。

        “60"后同样值得拥有。

        终于可以美美的睡一晚上了,但中修人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中修人加油!

阅读 32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