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气候湿热,昼夜温差加大,各类细菌、病毒生产繁殖快;各种消化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也进入高发季节。那么,在换季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生病呢?
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脚蚊虫”)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在夏秋季节高发。蚊子通过吸食病人血液获得病毒后,终生均能传播病毒,且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登革热的外潜伏期为8~10天,内潜伏期一般为3~15日,常见为5~8天。
预防措施
1.避免被“花斑蚊”叮咬,切勿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2.清除伊蚊孳生地,清除房前屋后的缸、罐等容器积水。
3.家里避免水养植物。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筒内。
4.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5.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潜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体温在37.9-39.5℃,继之出现吐泻症状,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泻一般持续3-9天,前3天症状最严重
预防措施
1.饮食。秋季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腐烂变质食物,如剩饭、粥、乳制品、肉类、蛋类等食物,容易遭受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若进食此类食物,会导致腹泻。食品应新鲜、清洁,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卫生,适当控制饮食。忌食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减轻胃肠负担。
2.注意保暖。秋季温度稍降低,应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受风邪、寒邪,避免腹部受凉。少吃寒凉性食物,秋季早晚温差大,要及时添衣,多参加户外活动,以提高免疫力。
3.接种疫苗。秋季腹泻一般是因为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会使患者出现腹泻以及发热、腹痛、流鼻涕及咳嗽等症状。患者可以在流行季节来临之前,选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能够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中招。
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引发手足口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
预防措施
1.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2. 减少孩子处于公共场所的时间。游乐园、室内商场、公共交通这些公共场所,由于人群密集,病毒密度相对较大,孩子很容易被传染。
上呼吸道感染
秋季气候干燥,极易引发上火,而上火则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孩子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这时若受到病毒的侵袭,就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1.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
2. 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滋阴为宜。
哮喘
秋季是过敏性哮喘的高发期,一般是过敏原通过内因而发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孩子健康的常见病,它不仅给孩子带来痛苦,而且频繁发作后会影响到孩子的肺功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孩子一旦出现过敏性哮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预防措施
1.要避免孩子与过敏原的接触,如花粉、烟雾等,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鼓励孩子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通过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