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喊,终会穿过雨空听见回应——读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洪瑞🍭
创建于2023-09-05
阅读 3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们置身时间之中的伙伴。时间将我们推移向前或者向后,并且改变着我们的模样。

                                      ——《在细雨中呼喊》

     《在细雨中呼喊》是继《活着》之后读的又一本余华的书。一直很喜欢余华的写作风格,从今年春天的第一场雨开始,我便利用碎片时间开始拜读余华的所有作品,《在细雨中呼喊》是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内容不像《活着》那么凄苦,读起来好像跟一个好友通宵聊天的感觉,听着他有一茬没一茬的讲着自己的故事,猛然间会发现,他说的并不是他的一生,而是所有人的一生。展现了细腻和平静。

     初读这本书时,最大的感触是朦朦胧胧,甚至会有莫名其妙之感,因为是以孩子的视角去回忆,然后将这些回忆拼凑起来,现实与记忆在一起交织、厮打,最终有了这样一个零零碎碎的故事。

  农村长大的我,小时候就如《细雨》 中的孩子一样天真而愚蠢,成年后体会到的人情冷暖,被余华老师描写的真实而又残酷。

    全文都是记忆的碎片,忽前忽后的时间跳跃,杂乱摆放的章节,到最后一片碎片放下时,才发现是一幅完整的黑暗系画面。

     关于死亡。年幼的弟弟,好朋友,曾祖父,父亲,母亲,养父,包括黑衣孤寡老太的死亡,他的解释都是走出了时间和得到了一劳永逸的安宁,这个观点👍

      关于家庭。大部分人的命运都或多或少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写曾祖父曾祖母的时候,也都写了他们原来的家庭出生。感叹,做个合格的父母吧,用我们的品性去影响孩子,少一些要求和苛责,给她更多的爱和关怀吧。

      关于友情。为了得到圈子认可而建立起来的友情,用不着考验就垮了。建立在价值认同上的友情,就算一个人死亡了,也永远在另一个人心上闪耀。让我眼泪夺眶而出的其中一幕,就是苏宇从劳教所出来后,孙光林跟他在河边石阶的谈话,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话是“给予了我长久的温暖”。

      关于人性。兄弟相残,父亲日复一日盼着祖父的死去,爷爷打碎了碗怕被骂嫁祸给六岁的孙子,心理畸形的老师教唆学生去嫁祸另一个学生,那些毫不掩饰的恶都能在生活里找到太多的原型。

  “……一个女人哭泣般的呼喊声从远处传来,嘶哑的声音在当初寂静无比的黑夜里突然响起,使我此刻回想中的童年颤抖不已……再也没有比孤独的无依无靠的呼喊声更让人战栗了,在雨中空旷的黑夜里。”

     在小说的开头,在江南绵延细雨中撕心裂肺而又无止息的哭号,那种带给孩童的焦虑和恐慌,奠定了整部作品失落而阴沉的基调。

      书的每一章以一段时间为主题,讲述在这个时间段内走进“我”生命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过去和现在错乱繁杂的时间碎片中拼接在一起,勾勒出“我”从小到大的人生历程。书中的“我”诞生于父亲欲望的宣泄,在家庭中也是处于绝对边缘化的,是完全被忽视的,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此后长久的时间里,“我”对这个世界的恐慌和追问永远无解。

  书中充满了苦难与生离死别。“我”弟弟孙光明为救人而死,无赖父亲孙广才喝醉酒后淹死在了粪沟之中,年少的挚友苏宇孤独地病逝于家中,可怜的大家闺秀曾祖母在一个冷清的夜晚被野狗吃掉……而“我”生命中的过客们却也在当时的年代里艰难而执着地“活着”。余华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手法,以看似喜剧的方式叙述悲剧,寄关怀于笔端的荒诞之中。

      孙广才被淹死在粪坑中后,喝醉酒的罗老头捞起了他的尸体,还以为是掉进坑的猪。这种黑色幽默应该无关乎批判讽刺,而只是站在第三人的眼光客观地道出他的善与恶,表明像他这样的小人物“是那个荒诞世界里的参与者。

     “我”唯一的挚友苏宇,在一个上午因为脑血管破裂而陷入昏迷,孤独地死去。他的母亲没有发现他,父亲也没发现他,弟弟苏杭也没发现他,所有的人都没发觉他正在死去。弥留之际,他被给予微弱的希望,又被一次次绝情地抛弃,只有自己清楚又无力地感知这个世界,暗淡地离开。

      岁月之河川流不息,个体的知觉在历史的漫长时间中又显得如此短暂。苏宇死亡的细节就像是医生的解剖一样显得真实而可感。除了冷峻的真实外,死亡描写甚至还带有一点诗化的气息。这个敏感而善意的少年最终“感到自己化作了无数的水滴,清脆悦耳地消失在空气之中。” 对于“我”而言,唯一的挚友苏宇是充满恐惧的黑暗中的一抹光明和善意,但这种善意最终依然是诗意地消失。书中说:“生者将死者埋葬以后,死者便永远躺在那里,而生者继续走动。这真实的场景是时间给予依然浪迹在现实里的人的暗示……”。

而“我”的人生与回忆仍然没有停息。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寂寞,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孙光林回到南门之后,在家里遭受排斥与孤立,那是一段让他在长久的孤独和梦呓般的回忆中。苏宇正是那个时候出现的。两个被孤独渗入骨血的敏感灵魂彼此慰籍和温暖,演绎了一段让人动容不已的友情。这一段友情因孤独而来得更为深沉,更为纯粹,也更为值得珍惜。

      “我在月光下看着苏宇,我看到了斑斓的夜空,月亮正向一片云彩缓缓地飘去,我们宁静地看着月亮在幽深的空中飘浮,接近云彩时,那块黑暗的边缘闪闪发亮了,月亮进入了云彩……苏宇的微笑和他羞怯的声音,在那个月光时隐时现的夜晚,给予了我长久的温暖……”

      两个少年彼此吸引、理解、包容、依恋、渴望的复杂友情,来自灵魂的最深处,源自深入骨血的孤独,这感情接近爱情又不同于爱情,它是这世间最为纯洁的友情。

  掩卷遐思,全书并没有一条主线能让我把所读所感串起来。我想写的还有很多,关于痛苦、屈辱、隐忍、孤独、苦涩、惶恐、欲望、逃离、平庸……然而,关于它们我似乎一个都抓不住。我看见了一个个人影在眼前面无表情的走过,主人公孙光林,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和最终的回归者,让我重温并饱尝了那个特殊年月带给他的辛酸和诸多复杂的情感,

      吃罢晚饭,在江边散步,看到有个人独自坐在江边公园的长凳上,路灯下行人匆匆,微风轻抚他单薄的身躯,他孤独的形象似乎值得同情。然而谁又能体会到他此刻或许正享受着这美妙的心境呢。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人的孤独与感慨,古人也一定同样有过吧!是否他们也在曾细雨中奔跑、呼喊过呢?

  为什么李健说余华老师的《在细雨中呼喊》是超越了《活着》的经典,我的感觉是,活着像是拿着一把大刀,一刀砍去一个生命,不留余地的绝望,而细雨则是拿着小刀,在心脏上一小片一小片的割肉啊😭疼痛刚刚得到缓解,另一个疼痛又紧接着侵袭而来。每一丝温情的描写,都夹着苦涩。

      回到开头,《活着》和《细雨》我会再读吗?十多年前读过活着后,这本书一直在书柜,没有勇气再翻开,细雨我也许会再读,但不会再写感慨了,智商不够,词穷,比书里孙广才的家还穷。

     时光永远在流逝,不是给你带来什么,就是带走什么,愿世界将你我都温柔以待。

最后附《在细雨中呼喊》余华经典语录

1、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2、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3、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4、当一个人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在日落时让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孤独的形象似乎值得同情,然而谁又能体会到他此刻的美妙旅程?他正坐在回忆的马车里,他的生活重新开始了,而且这一次的生活是他自己精心挑选的。——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5、现在眼前经常会出现模糊的幻觉,我似乎能够看到时间的流动。时间呈现为透明的灰暗,所有一切都包孕在这隐藏的灰暗之中。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土地上,事实上我们生活在时间里。田野、街道、河流、房屋是我们置身时间之中的伙伴。时间将我们推移向前或向后,并且改变着我们的模样。——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6、事实上我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那种愿为信念去死的人,我是那样崇拜生命在我体内流淌的声音。除了生命本身,我再也找不出活下去的另外理由了。——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7、我望着远处村里的灯火,随风飘来嘈杂的人声。母亲撕叫般的哭声时断时续,还有几个女人为了陪伴母亲所发出的哭声。这就是哀悼一个生命离去的遥远场景。刚刚吞没了一个生命的河流却显得若无其事。我是在那个时候知道河流也是有生命的,它吞没了我的弟弟,是因为它需要别的生命来补充自己的生命。在远处哭喊的女人和悲痛的男人,同样也需要别的生命来补充自己的生命,他们从菜地里割下欢欣成长的蔬菜,或者将一头猪宰杀。吞食了另外生命的人,也会像此刻的河水一样若无其事。——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8、河水在月光下潺潺流动,一些来自陆地的东西在河面上随波逐流,河水流淌的声音与往常一样清脆悦耳。刚刚吞没了我弟弟的河流,丝毫没有改变一如既往的平静。——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9、生者将死者埋葬以后,死者便永远躺在那里,而生者继续走动。这真实的场景是时间给予依然浪迹在现实里的人的暗示。——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10、屋檐滴水所显示的,是寂静的存在,我的逐渐入睡,是对雨中水滴的逐渐遗忘。——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11、成年以后,我更加明白,对于有些人,你只有不断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满足他们的要求,才能暂时得到好脸色或者一句言不由衷的感谢,一旦哪次没有满足,他们就会加倍地伤害你,有些人,注定取悦不了,更加没必要取悦——余华《在细雨中呐喊》

12、当漫漫的人生长途走向尾声时,财富荣耀也成为身外之物,记忆却显得弥足珍贵,一个偶然被唤醒的记忆,就像是小小的牡丹花一样,可以覆盖浩浩荡荡的天下事。——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13、这个可怕的亡灵具有旧时代的严厉,他用自己的平庸去教育两个和他一样平庸的儿子,而且异想天开地指望他们光耀祖宗。——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14、过早的自由使他像扛着沉重的行李一样,扛着自己的命运,在纷繁的街道上趔趔趄趄不知去向。——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15、父辈必须在子辈的羞辱中活下去。

16、命运交错,家庭关系,个体孤独,宽容以及人类乐于掌控一切的天性。

17、我要让想象长久地停留在这个地方,从而让自己一遍遍周而复始地品尝这激动无比的幸福。——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阅读 3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