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教育就是一场修行,家长需要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次环境变化时,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让每个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发光。在把我们的爱、体力、智慧和经验都给予他们的同时,保持平等、愉悦而开放的态度去聆听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角。在这场修行中,家长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的内心的声音,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成长,给TA“胡思乱想”的时间,给TA“海阔天空”的空间。
然而,家长想要把自己人生积累的智慧和经验都教给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根本不愿意“听话”,甚至反着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回想一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否:
1)遇到孩子闹脾气叛逆时,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性,往往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把孩子训斥或痛打一顿?
2)当孩子犯错时,很少或从来没有耐心等待孩子的解释,也没有思考问题的原由,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把孩子的行为往坏处想?
3) 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行为,很少和孩子沟通对话——真心去了解孩子的喜好和想法,而只想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就行?......
以上这些做法最可能的结果是:孩子彻底放弃与家长沟通的想法,紧闭心扉;亲子关系逐渐疏离、冷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孩子越来越“叛逆”,而家长则越来越无助。
或许,想要孩子听话之前,我们家长要先学会“聆听”孩子。当我们学会以平等、开放且耐心的态度去聆听孩子的心声,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探索、发现和成长的开始。
家长该如何学会聆听孩子的内心呢?
可以试着从下面几点慢慢开始:
1. 对孩子的话题表现出兴趣
也许你会觉得孩子的言语、行为幼稚荒诞。但家长在听孩子说话时,一定要对孩子以及孩子的表达内容展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2. 给孩子留出倾诉的时间
不论是分享喜悦、还是倾诉悲伤,孩子都想在第一时间向家长分享表达。所以不论多忙,记得给孩子留一部分“让TA说话”的时间,为TA创造倾诉表达的机会。
3. 集中注意力“聆听”
家长和孩子交流时,请选择安静的地点和空闲的时间,这样才能做到专心致志地听孩子说话,而不被其它事情分心。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哪怕只是几分钟,也要认真聆听和对待。
4. 用“耳朵”和“心”倾听,而非“嘴巴”和“脑”
想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需要“用心”去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把自己化身为“耳朵”,尝试着只去“听”,而不是去评判和指责。
聆听是一门艺术,也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家长学会做一个有耐性、有修养的听众,是与孩子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