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旭日初级中学青蓝工程读书分享会

旭中•和融拓展
创建于2023-09-05
阅读 30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书香一缕向天涯,妙语催开教育花。”对于教师而言,坚持专业阅读,提升阅读品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在这个假期中,小榄镇旭日初级中学,部分青年教师开展了专业阅读活动。2023年8月29日,在校阶梯室举行了青年教师的读书分享会,学校党总支书记、唐红波副校长、古明丰副主任、工会陈伟胜主席、校青蓝工程的全体学员和本学期新进教师,参加了本次读书分享活动。

        共读快乐,分享生智。本次分享活动由李艺林老师主持,青年老师选择暑期阅读的教育教学书籍,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畅谈自己的教育感悟及从书中学到的教育方法。


         黄绮晴老师分享的书籍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她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雷夫老师用信任代替恐惧,做孩子能够依靠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那一个。”这正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所应当追求的境界。

        杨康盈老师分享的书籍是:《教育诗》。她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平行教育的影响: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教育者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教育诗》编者原引马卡连柯的这样一段独白:“我在想到教育学的时候,不禁怀着反感和怨恨: 它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有过多少著名的人物,多少辉煌的思想......多少著作、多少纸张、多少荣誉!同时却又是一片空白,连一个小流氓都应付不了......”。

        看得出,马卡面对如此众多问题少年,深感以往教育理论的苍白和匮乏。于是,他决心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以此挽救这些少年。他是说了,也是这么做的。《教育诗》真实地记录下他创办高尔基教养院的全过程。读着读着,我不禁又想到自己在教育一些特殊孩子时的无奈和无措。回忆以前,我在交谈、沟通、奖励和惩罚的过程中,反反复复、至始至终套用着我所知道的优秀教育理论、方法、经验,坚信不疑地认为: 这是经过前人无数次实践和检验的成功案例,它是真理,是可信的。

        但无法自解一个事实为什么到了这些孩子身上,它就不灵了呢?我学着别人信任他们,以为信任可以挽回自尊,然而,一无所获。我学着别人让他们当个班干,可从来没有看到他们有管理好班级的欲望。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现在,我知道了。我学得只是别人的“花样”,而我应该学得是别人做事背后的精神所在。我要努力尝试着走自己的路,用自己充满智慧的风格和人性的方式去实现教育的再创造。毕竟,世上本无两条完全相同的路,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

        杨秋妹老师分享的书籍是:《玫瑰与教育》。她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

       一、广泛读书,积淀学养。

      小时侯的窦老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她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玫瑰与教育》第一辑《清谈与忧患》之《执子之手,与子偕行》中,我看到了窦老师从一个读者到作者的经历,看到了窦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代名师的经历。“现在我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可以独自培植幸福的习惯——土壤、阳光、水分都来自于美好的书籍。”读书已经真正成了她生活、工作、学习的一部分了。当然,读书也给她的教学,给她的不断成长提供了深沉的底色。

        二、积极实践,勤于积累。

        窦老师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成长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断地创新实践,并且善于积累总结。窦老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触角,她努力突破在教育中谈教育的弊端,勇于用自己的言语发声,勇于上探索性的课。有实践就要有反思。不断地积累已成为窦老师的自觉行为。《为生命奠基》、《教育的对话》、《窦阅读教学实录》等个人专著的出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我在成长,我在写。”

        读完名师之作,扪心自问:自己离窦老师有多远?离理想中名师有多远?

       名师之名在于学识胆略,在于砺志勤恳,在于审视笃行。他们都有一种忘我的独立、奉献之精神!而我所需要的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实践,努力的去奋斗,去获得一种稳定、持久、成熟的情感!与名师的差距,在于精神世界的距离和实践的勇气、耐力!人只有有了想法才会有行动,有了行动才会有不同的结果。

        莫千辉老师分享的书籍是:《正面管教》。他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

        1、把错误当做学习,可以加强父母与孩子关系,增强孩子经验。

        2、始终能够做到和善而坚定,是因为对孩子有着无条件的爱。

        3、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出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4、选择在平静的时候处理问题,而不要在激动的时候被自己带跑。

         温玲老师分享的书籍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她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学生管理是门艺术,也是门科学。做好教师定位,促进学生成长,营造发展环境。

       冯敏玲老师分享的书籍是:《致青年教师》。她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

       一、让学生追求自己的诗意人生,吴非老师在《致青年教师》中说到,不是所有的水都要流向一条河的,也不是所有的河都向着大海,你能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热爱”。

       二、怎样和学生谈话。

       吴老师谈到:①可以经常说些学习以外的事。在很多闲谈式的对话中,学生获得教益或许更多,底层社会的人们的许多智慧,并不是课堂上学到的。

②谈话不要带目的,不要让学生认为你有机锋城府。

③不要急,不要指望一两次谈话学生就把什么心里话都告诉你。

④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策略。有时,对学生说话需要明确地说,比如:“你这样做我很喜欢”“你这件事做得可不太好”“我真为你高兴”。有时,和学生谈话不一定要直截了当。有些学生比较敏感,教师要传达这样的信息:虽然我很忙,但是我记住了你的事;我注意到你了,我很在意你;我如果说错什么了,希望你能原谅我的疏忽……

        三、心里装着学生。

       只有“心里装着学生”,才会体会“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慢慢地成长;只有“心里装着学生”,我们才会宽容地对待学生,才会真诚地赏识每一位孩子,才会在学生心里播下一粒粒美丽的种子!

        高莲老师分享的书籍是:《一线表扬学》。她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

        1、表扬要具体。管老师强调,我们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首先就是赞美表扬,这种的赞美表扬不要敷衍式表扬,应该要详细具体的一个点,请学生清楚自己值得表扬的具体的原因,这样当事者更能更有针对性地将自己的优点发挥,同时也有利于方便让其他同学更直观地学习榜样,切入点更准确。

        例如,我们看到一个同学主动弯腰捡起地面的垃圾,如果我们就说“这个同学,你真棒!”,这就是一种不具体的表扬,虽然该生知道我们在表扬他,但可能不清楚具体表扬他什么事情或哪个细节,这对他的引导性不是非常强,时间长了,他也会变得麻木模糊了;如果我们这样表扬“这个同学,你能主动弯腰捡起地面的垃圾,使地面保持干净,太棒了,老师表扬你!”,这就能把这名同学做得好的地方具体描述了出来,也让他本人日后对这种优秀的行为得到再一次强化,让他清楚知道,原来我这样做是正确的。

        2、表扬要及时,但适时要“滞后性表扬”。

平时,我们主张表扬要及时,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应对他本人或在班中要及时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称赞,做到及时反馈及时推广,有助于学生个人和团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管老师却出乎意料地给予我们另一种思想碰撞和惊喜——“滞后性表扬”。

         这种表扬一般适合用于平时比较优秀的学生,平时随手可得很多的表扬对他们的激励作用不是很多,但当聚集几次的进步亮点来进行隆重表扬,那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内心爆发力,更能将这些学生激励到一个更高更持久的层次上。 另外,这种“滞后性表扬”也适用于很多进步潜力的学困生,一次性给他们鼓劲,激发他们内心的渴望上进的小宇宙,也将会有很不错的励志效果。所以老师要懂得不同性格不同情况的学生情况,采用合适的表扬方式,争取将表扬的激发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3、表扬要巧妙。平时的表扬,就是直接了当地表扬学生的优秀之处,但如果学生犯了错,如何做既能不当面评击,又能巧妙引导他呢?这就需要更巧妙的表扬,而这,管老师也给我们指点了迷津:管老师在书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教训”他。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这个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

       梁世文老师分享的书籍是:《班主任微创意》。他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

        一、思考创意,激发兴趣。吴老师进行系统、有趣的逐梦作业大展台活动,例如“天天快递作业”“开学作业秀”"作业颁奖大典”等系列活动,获奖的孩子们得到了赏识和认可,受到了激励,其他同学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差距,激发内心向上的愿望。

        二、聚焦日常,勤抓细抓。班级管理比较琐碎,往往要从细处入手,读完书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创意开展一些提升性的活动,扎实推进班级管理工作。

       三、立德树人,关爱学生。“唯有不断的改变,不断的突围,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变化。”

          蔡晓婷老师分享的书籍是:《教师的解放与超越》。她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转化后进生的制胜绝招不是“体罚”,而是大爱与大智慧。如果是因为后进生有学习潜力,把他转化过来能够为升学率增加百分点,或至少不拖全班的后腿,才对他好一些,才关爱他,那只是小爱。明知他考不上重点高中或大学——就算表现好了也考不上,可依然爱他,这才是大爱。所谓“大智慧”,是转化后进生所需要的,远不只是“对付”他、“收拾”他、“搞定”他种种技巧同时也是急功近利的“兵法”,而是包含着情感、期待、信任、机智、鼓励、惩罚诸多因素在内的策略,还包括孩子本人内心深处“想做一个好人”欲望的唤醒和“战胜自己”意志的练成。

        曾雯静老师分享的书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她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读懂情绪,增加共情能力,一般问题孩子都缺乏安全感,让他看到,他可以被接纳。

        彭芷淇老师分享的书籍是:《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她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学生是班主任的主人,而不是相反;教师的工作是为孩子的成长服务,而不是引领孩子成长的方向。这样一来,班主任的工作本位就应该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动起来的平台”。如果孩子是一粒种子,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做一片适合孩子们成长的土地,进而给孩子们成长的动力。班主任无法引领孩子成长的方向,但孩子作为一粒种子,向上长是不会错的,所以,给子成长的动力就是班主任服务的方向。

        一个懂得借力的人,远比只知道死干的人轻松得多,所以有人说“智慧的人是用三流的本事做一流的事,用别人家的水浇自己的田,自己不花一分钱”。教育也一样,很多老师兢兢业业,但不一定给孩子们留下什么,那些“不务正业”的老师恰恰被学生记住了,为什么呢?努力与借力的区别而已。教育的本位作用,决定了教育必须借力。

         卢靖炜老师分享的书籍是:《教师的沟通力》。她对这本书带最大的感受是: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善于提出替代方案。例如,有的家长可能会提出:“可以让孩子带驱虫喷雾到学校吗?”

(根据学校的规定,驱虫喷雾是禁止被带入校园的。但学生的确会因为被蚊虫叮咬而出现身上斑痕累累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这样说:“作为校方,我们不允许学生将驱虫喷雾之类的药品带入校园,不过我可以代为保管,这样孩子在需要时也能用得上。”这样既向家长传达了学校的规定,也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应对。当教师由于学校的规定而无法满足家长的某些诉求时,可以在表述当中加入“不过”等转折词并随之提出替代方案。

        除此之外,还可以这样说:“这次先这样处理,但是从下一次开始,请您按照……来做。”

“我明白了,如果可能的话,从下一次开始,您能不能……”

          学校党总支书记、唐红波副校长对读书分享活动进行了简单的总结。他对青年教师暑假认真读书、积极思考的态度,提出了表扬。唐校指出: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伴侣。读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地启迪我们,又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们面对面地交谈。冰心曾经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我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青蓝工程在上学期开展了多场教育教学经验分享活动,在此过程中,青年老师得到了快速的成长。希望在新的学期,青年教师一如既往的努力,早日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古语有云,“君子不学,不成其德。”无论何时何地,阅读都像一盏明灯,照亮着人前行的方向,沉浸在书香中的人常常心境阔达,遨游在书海中的人往往志存高远。本次暑假读书分享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但老师们读书的脚步不会停止。老师们将继续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更在读书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我。

阅读 30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