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幸拜读了曹一鸣、梁贯成主编的《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本书的编写基于中国本土视角,总结归纳了中国数学教育的成果,与国际数学教育同仁分享我国数学教育的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我国的数学教学。本书共有6个专题部分,23个独立章节,基本涵盖我国数学教育各个方面的内容。专题部分包括:中国数学教育概况、数学课程与教材、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外,本书还包括数学学习专题、数学教育评价专题以飨读者。书中第5章有关影子教育的内容正是现阶段的教育热点,在这里以数学视角对“影子教育在中国”的现象进行分析。
一、内涵
影子教育换个说法,那就是—课外补习,指的是中小学生除学校教育之外接受的所有有偿辅导补习、教育培训等补充性教育活动,可分为学科类、兴趣类两种类型。当代影子教育”日渐突破了“应试教育”阶段局限于学术科目的概念内涵,逐渐新拓展到提高综合素质的兴趣辅导、提升人生视野的游学实践、增强坚韧品质的户外拓展、改善人际交往的沟通训练"等多个方面。在中国,以数学为学习内容的影子教育活动是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
二、功能
(一)影子教育是正规学校数学教育的补充方式之一
数学中的大多数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抽象、晦涩难懂,学生通过参与课外补习班,不仅能够强化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还能够及时通过辅导教师的帮助来弥补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填补在课堂中遗留的一些难点问题。
(二)能够拓宽数学教师的就业渠道
现如今社会中存在着许多独立于传统学校之外的补习机构,这为师范毕业生与求职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人员及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三)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参加课外补习较多的学生主要是将时间花在了预习或复习校内课程内容上,而参与数学竞赛、兴趣班等“提优”形式相对较少。
三、存在的问题
高考是人生阶段的一大分水岭,在应试教育下,提高数学这门学科的分数,固然会在高考中占据很大的优势,从这个层面上来讲,影子教育对于数学教育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其办学混乱、教学质量堪忧、干扰学校教学、助长教育不公平、增加学生负担和家长多重压力、存在监管标准缺乏、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
四、治理对策
(一)政府要规范影子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国家出台相关教育政策,做到重审批、重监管,如影子教育机构必须有合法的法人代表、统一的收费标准,教学人员须特证上岗等。
二是明确监管部门、细化监管标准,消除影子教育处于多个行政部门监管的盲区。
三是监管部门建立优胜劣汰制度。针对影子教育进行定期审核,及时淘汰不合格者,促成影子教育的生态化发展。
政府部门还应整合教育资源来解决教育的不公平。
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官网,按年级和科目建立与教材相对应的学习板块,课后学生可通过学校风站获取免费的教育资源进行巩固复习。
其次,影子教育机构与学校携手合作,按需以合同方式租赁学校的教学场地和设施,并对贫困生实行优惠补习策略,减轻社会底层家庭的经济负担。
最后,借鉴南京市执行的弹性离校政策,政府设立专项经费,为学生买单。让学校为有困难的学生延后放学时间,值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学业辅导。
(二)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推行小班化教学,有助于教学质量提升。
第二,学校以分数这一单一维度来评定学生学业的成果,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因此应制定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机制,如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品德习惯评、学习实践评等。
第三,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升教师的工作内驱力。校方和教师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使教师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报酬。
第四,教师须以身作则,坚守职业操守。教师要有“教好书、育全人"的职业责任感,并且持续更新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三)家长要秉持理性教育,还子女健康教育。
在现代浮躁的"速食主义"社会中,课外补习时间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是先升后降的非线性关系,且它们之间呈倒U效应,这足以说明参加影子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并不是长久之策。因而,家长须理性对待子女教育问题,切实参与到子女学习中,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子女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投入大量金钱,逼迫子女学习。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故而身教比言传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