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随着早晚温差逐渐加大,各种秋季的传染病又进入新一轮高发期!由于孩子的免疫功能没有发育完全,抵抗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的侵害,交叉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感冒、咳嗽、发烧、拉肚子……各种疾病症状让父母操碎了心。
秋季也是传染病高发季,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常见的传染病。


一:常见秋天传染病

1.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2.疱疹性咽颊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h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本病预后良好。
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
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4.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5.麻疹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期在冬春等季节。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
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1、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2、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3、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
4、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6.流行性感冒
此为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
预防措施:
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7.上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上火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会发生上感,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发生上感不要滥用抗生素,让幼儿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素淡流质为宜。


8.口角炎
俗称“烂嘴角”,多因维生素B2和锌缺乏引起,如果伴有细菌或真菌感染时更易出现嘴角干裂、糜烂,疼痛。
预防措施:
口唇发干涂婴儿唇膏保持湿润,尽量告诉幼儿不要舌头去舔口唇,更不能用脏手搔抓。吃些富含B族维生素和锌的食物。


9.鹅口疮
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常见婴幼儿口腔病,口唇舌及颊黏膜有大小不等的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分泌物覆盖。
预防措施:
平时重视宝宝口腔卫生。患儿可用2%~5%碳酸氢钠液、2%硼砂溶液清洗口腔,每日3次,或用西瓜霜或锡类散喷患处。


10.秋季腹泻
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秋季肠泻、肠炎)高发季节。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传染性强。
预防措施:
家长一定要注意家庭的饮食卫生,餐具要进行消毒,肠道传染病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在小摊点吃零食、就餐。另外,生食瓜果要洗净,孩子要勤洗手,不要吸吮手指。在腹泻流行期间不要接触患儿,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患了病要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要用抗生素。


11、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经污染的手、物体和用具,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方式传播。学龄前儿童更容易被感染。诺如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寒冷季节尤为多发。目前还未出现针对诺如病毒的特效药或疫苗,但有明显的自限性,即两三天后会自己好转。


温馨提示:预防秋季疾病,正确洗手很关键。
保护易感人群1加强关于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囗入2在传染病流行时期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尽量减少个体之间互相接触机会,减少被感染机会;3.开展疫苗针对传染病应急接种是迅速控制疫情的最有效手段。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居家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5)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6)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针对秋季传染病高发,幼儿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班级各项日常卫生消毒工作,以防止幼儿传染病的流行。
晨检、午检:
晨检时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口腔溃疡、皮肤有皮疹或者手、足有水泡、发热、腹泻等症状情况。家长在送幼儿时,如幼儿在家有不适,要和保健老师及班级老师沟通。午检老师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对发热、精神状况不佳的幼儿进行密切地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消毒:
幼儿在活动室、睡眠室所触碰的物体保证每日消毒,楼道扶手、地面每日消毒。进餐前、餐后对桌面及地面消毒,卫生间每天彻底消毒保持其清洁卫生,幼儿离园后紫外线消毒(包括教室、睡眠室、厨房、卫生间),幼儿毛巾、水杯每天消毒,毛巾进行消毒晾晒,幼儿餐具每餐后消毒。
室内通风和户外活动:
班级内每天幼儿来园前离园后开窗通风。合理安排幼儿秋冬季户外体育锻炼,在阳光充足的户外活动,能使孩子娇嫩的鼻腔、口腔、皮肤等器官逐渐适应低温。
秋季营养需求:
另外在膳食方面考虑到幼儿秋季营养需求,每天食物基础上增加了新鲜蔬菜、时令水果。老师们更是根据气候变化,随时为幼儿增减衣服。鼓励幼儿讲卫生,多喝水,做好个人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