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山
癸卯年七月初三,余与其家人因探访舍妹赴安徽。午餐后,受舍弟东的撺掇,诚邀,驱车前往黄山。晚,寄宿于汤口速8酒店,居黄山南大门换乘中心入口。次日晨6点半,乘大巴进入玉屏索道,一车8人悬于一条钢缆之下,越峭壁,过深涧,初次感受凌空穿越之惊险。
坐缆车来到海拔1864米的莲花峰山脚,走栈道,攀云梯,过岩洞,惊叹脚下云海奇幻,偶尔拾起手机拍照。导游谢美女提醒:爬山不观景,观景不爬山,走路不拍照,拍照不走路。为什么?危险呀。一脚不慎,悬空而坠,万丈深渊,谁敢失足?
穿过海拔一千有余的云海石窟,走好汉坡,入玉屏楼景区。于鹤龄一千三百余岁的迎客松前拍照,观景点简图。开国大元帅朱老总的“风景如画”题字嵌于树后石壁上,给迎客松平添了几分文化底韵。赶巧,清朝诗人袁枚也是癸卯年游黄山,时隔四甲子,我们循其古迹,攀登古道,与当年“俱手数丈布”比,如今这现代化索道、修葺完备的栏杆扶手、架设平整的石级云梯,我等游客还有什么不能攀越的奇峰峭崖?
从玉屏楼左侧走莲花峰半山腰,登百步云梯,向上望,峰顶直戳云天外,衣着红白相间的游客像一条五彩银练缠绕至云端;向下看,云雾缭绕,不知是云托着山还是山浮于云海上,于是,飘飘然有如仙境般地舒坦。
导游说:“前面有两条道可以登鳌鱼峰,走一线天,路近,但十分陡峭,很消耗体力;过鳌鱼洞,路程稍远,但平缓坡度较小。大家自己选择,我们在峰顶会合。”小孙宏要走一线天。导游说:“那天梯只能容一人通过,你这么小,自己确定不需要大人帮助爬上去吗?”小孙无奈,只能随我们钻鳌鱼洞了。正如袁枚所说,忽见一石如大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番气象。莲花峰高耸云霄,西海飞来石依稀可见,南海云雾有如将眼前的黄山拦腰斩断。在这茫茫云海之上,似乎只有光明顶近在咫尺,笑傲众山峰无缘见佳丽。
海心亭前小憩,回看一路行旅,居然有十岁、八岁孩童租了轿夫,坐轿登山,悠哉游哉,好不愜然!哎,没有了这些雇主,轿夫的生活怎么办?但我要问,你来黄山做什么?只是为了一饱眼福吗?或者感受一下脚踩别人肩膀的滋味?
午餐后,我们继续攀登,目标光明顶。这海拔1841米,与莲花峰、天都峰三足对峙,我们为什么没费多大功夫就登上山顶?正所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没有先前的努力攀爬,哪来现在的唾手可得?虽然,我们没有登上莲花峰顶,导游说一日游,山山登顶,很难做到。可这光明顶上,观东海奇秀,望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真乃一览众山小啊!可知“高处不胜寒”哟?
转过气象站,炼丹台前合影留念。再望穿越过来的莲花峰,时而浓雾迷蒙,时而清澈可辨石头缝隙里蹿出的灌木小草。导游告诉我们,之前,我们是攀爬莲花峰,或仰视,或身临其中,现在,我们可以远眺甚至俯视雄伟峻拔的莲花峰了。赶快拍照,这别有一番感觉的“天海奇观”之美景马上会消失在茫茫云海里。
黄山的云海真是瞬息万变。食顷,祥云铺海。初濛濛然,熔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立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乃还原形。袁枚笔工,把我们看到的景象描摹得淋漓尽致。
走光明顶右侧下山,约半小时,入观石亭,看那扑簌迷离的飞来石,似有人搬来斜插天柱山顶,又好像摇摇欲坠即入西海,还似西海大峡谷东侧的一个泼猴正在悲泣梦断群峦。导游告诉我们,飞来石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西海蛇妖鳖精曾兴风作浪,危害四邻乡民,太上老君路见不平,便向东海龙王借来这块镇妖石压在天柱山上,从此,西海不再有妖孽,人民安居乐业,尽享太平。
怪石、奇松、云海,号称黄山“三奇”,加上温泉,则谓“四绝”。历代名人骚客游黄山,多在此“奇”、“绝”之处挥豪泼墨。但小生愚钝,虽走马观花,却笔墨羞涩,故无力详述黄山奇绝之胜。可那奇特如盆栽的黄山松不得不令人赘述一下:八百岁的黑虎松虎虎生威,如金鸡独立的孔雀松正展翅开屏笑迎四海宾朋,还有那连理松的似离又连向世人诉说着美丽的真爱情话。龙爪松的遒劲,美女爱地球的执著,招才松的虔诚,凤尾松的婆娑,淹没了石猴观海的悲怆和童子拜观音的瞩目。再看伟人台前那竖琴松,似乎正在仙人合乐,演奏那沧海桑田,民族兴衰,唯我中华复兴有伟人指点。
有俗谚云,黄山归来不看山。谓黄山之奇秀,乃天下第一。余家族九人一日游于后山云谷索道下山,小孙宏悻悻然,说没有登上莲花峰顶、未走一线天终成本次游览之遗憾。余虽疲惫,却不如四岁半孙子有抱负。窃抒此文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