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妙•游“神都洛阳”

陈柏瑄
编辑于2023-09-03
阅读 7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间】:2023.8.18日

【地点】:河南洛阳

【事件】:探寻十三朝古都留下的形形色色的传奇。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不如行路,

路上有人,有事,有风景

有书里不一样的春秋。

                      

其实在路上也能读到书,

除了有字的书,还可以读到无字的书。暑假我去了一个从未去过,却心心念念的城市——洛阳。

为什么想去洛阳?

因为一句诗,想去一座城。

                            

洛阳是一座诗都,全唐诗描写洛阳的诗超过了5000首,曾经在洛阳居住过的诗人几乎构成了整个唐代的文学史,“唐宋诗词源东都,汉魏文章半洛阳”。

【见闻】谈谈的我眼中的一处壮丽景观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始凿于公元493年

据传说,当时孝文帝为了一统中原,

将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

同时开始营造龙门石窟。

然而由于工程艰巨,加之战乱频繁,

最初的营造计划并未能如愿完成。


直到唐朝时期,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

龙门石窟的开凿活动达到了高潮,

成为了佛教雕刻艺术的成熟阶段。

龙门石窟现存有2345个窟龛,

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00:45

从景区出入口到龙门再到石窟群,

恍若穿越了时空,

从现代社会回到了1500多年前。

站在石窟前深深感受到

历史力量的强大,

也感慨作为个人的渺小。

在蔚蓝的天空下,

悬浮着一座巍峨的佛像建筑群,

仿佛是来自古老时代的神迹,

让我不禁为之惊叹。

它们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像是一座座宏伟的殿堂。

卢舍那大佛

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之一

也是龙门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据传卢舍那大佛的形象

是根据武则天的样貌雕刻而成的。

卢舍那大佛

已经在这里端坐了一千五百年。

她缺了手腕,面部开裂,

与永宁寺塔那个残缺的佛面一样,

带着走失在岁月中的缺憾。

但她依然端坐,那般从容,那样旷达。

瑰宝玉碎,帝后分离,

流失文物不知归期

01:55

当我爬上一个个台阶,

从远及近看到一座座佛像时,

十之八九都不要完整。

当我询问姑姑,她拿出手机给我看了一个视频……我发出了深深的叹息。

残缺的佛像

龙门石窟的劫难

20世纪初,一些西方探险家来到中国

它们发现了龙门的雕塑之美,

拍的照片在国外引起了巨大反响。

当时正值战乱,无数佛头被他们雇佣的中国工匠用凿子取掉,

放在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的博物馆里……

一边感慨古人开凿石窟的毅力,

一边叹息后人无知的损毁 ……

有人能辛辛苦苦创造人类文明瑰宝,

也有人能轻轻松松毁掉它。

很遗憾佛像已经被毁的七七八八,

也庆幸它还在。

如果在遗迹消失之前,

你还没来被它震撼一次,

那一定是更遗憾的事情。

龙门石窟一日游

00:50

洛阳博物馆一日游

00:38

白马寺一日游

00:39

夜游洛邑古城和应天门

00:22

你要写洛阳,就不能只写洛阳

要写华夏的流源,盛世的荣光

写千年的龙门石窟,

记载着惊世骇俗的美与震撼。

写洛邑古城的晚风,

簪花佩玉裙带飞舞驻足古都风韵。

写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悟入佛心,清净了然感受信仰的平静。

写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

黄绿白能交织出色彩的世界。

写应天门的恢弘大气,

东阙遗址显露昔日宏伟风貌。

在洛阳街头深刻的感受到

这是一座历史感很浓郁的城市

神都洛阳,不虚此行。

阅读 7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