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伤的钢琴

祭母文

wayou
创建于2023-09-03
阅读 8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忆往昔恩逾慈母勤俭持家亲善睦邻一生好人

叹如今痛失高堂天人两隔寸草春晖祖荫永存

东岕老房子意象图(电脑制作)

这是根据自己一二岁时的微弱记忆画的60年前的出生地东岕

00:24

       今天是母亲逝世第100天。

       母亲骤然而逝,使我们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恍如一场噩梦,母亲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脑际;经常地,到周末时,我会不自觉地盘算,这次带点什么零食,带些什么菜去;有时吃到味道好的菜,也会想着下次做给母亲吃;等反应过来母亲再也吃不到我做的菜,就会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无助。可叹世事无常,自此与母亲阴阳两隔,此生母子缘尽,不胜唏嘘。

00:28

       母亲一生勤劳朴实,是一个平凡而又可敬的母亲。那时候父亲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而母亲则是家庭的中流砥柱,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后勤重任。她从不抱怨辛苦,每天清晨第一个起床,准备早餐、整理家务,为我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严寒冬日,她总是在起早摸黑地不停劳作,洗衣烧饭,养猪种菜,还经常要上山弄猪草,甚至拖竹枝等繁重的劳动。母亲身体不好,但一直支撑着,经常拖着病体在劳动。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衣服鞋子等一般不会去买,也不会到裁缝店去做,都是母亲自己做的,这样可以节省开支;母亲自己做裁剪是无师自通,衣服裤子鞋子书包样样在行;我们的书包也是自己做的,母亲还特地绣了个五角星,这是那时候最流行最革命的标志;印象中,每天夜里,母亲都在昏黄的灯光下做针线活,从来没有看到她睡觉,因为我们睡着了她还在做活,而早上我们醒来时,她又早就在做早饭了。母亲的心灵手巧在村上众所周知,大家都会找她帮忙剪样,她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乐于助人。

       父亲的工作比较特殊,每天要在整个公社巡诊,经常不能及时回家;有时天黑了父亲还没回来,特别是下雨下雪天气,母亲总是焦急万分,时时到门口张望,嘴里念叨“怎么还没回来?怎么还没回来?”

       母亲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从小没有享受到地主小姐的福分,反而在14岁的小小年纪,就和11岁的妹妹担起来家庭的重担,种田、做竹器、挑毛竹等,只有男劳力才做的农活,她们一做就是十多年,撑起了娘家家庭。

       因为要做农活,母亲只读了三年初小,勉强认得一些字。即使如此,母亲在我们还不识字的小时候抽时间看点书,给我们讲故事;夏天高温时,村上的很多孩子不上山劳动,就都来听母亲讲故事。

       我们小时候是读书无用论的年代,但母亲总是叮嘱我们要好好读书;记得每个学期结束,母亲总是很期待地等我们的成绩报告单,看到分数高评语好,就会十分欣慰。

       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差,只有父亲一个人争工分,但父母都十分注重子女教育,我们三个子女只要有继续读书的机会,父母总是再困难也会供我们读完;我则是其中最大的得益者。

       侄子上幼儿班时怕生不适应,母亲就天天坐在教室外陪着侄子,直到他适应为止。

       母亲年轻时还是乡村京剧演员,父母也因唱戏而结缘。

00:06

       母亲的可敬不仅仅体现在她的勤劳上,更体现在她对待人的朴实态度上。母亲是一个宽厚和善的人,从来不在背后说人长短,讲人坏话,与人相处,真诚相待,睦邻都很友好,邻居们都愿意来母亲家里聊天拉家常,有时邻居有哀怨时,母亲总是尽力劝解和宽慰。母亲与祖母相处几十年从来没有过矛盾,是婆媳关系的好榜样。母亲的贤惠得到村民邻居的广泛认同和称赞。

       母亲一生节俭,小时候经济条件差,物资匮乏 ,母亲总是省给我们吃,过新年最困难也要想办法给我们做一身新衣服,自己则很多年都没有添置。母亲总是很体惜我们,自己有了点积蓄,特别是2013年有了养老金后,我给她的赡养费她有时就不要。母亲还省吃俭用,一心想着多留下一点下来。

       记忆中母亲裹的馄饨、做的笋黄豆、炒的茶叶,是母亲的拿手好戏,简直是三绝;我原来想着,退休后,跟母亲学下这三样手艺,也是一个传承。可惜现在已成为遗憾。

       母亲年老后,还一直一个人独自住在自己家里,总说要看好老家;另一个因素其实是母亲不愿拖累我们。虽然我也常去看老母亲,但是我这个人天性木讷,外冷内热的性格,决定了我不善于哄老人家开心。没有住在一起陪伴年老的母亲,是我们无法弥补的缺憾。原来我打算今年八月份退休后,彻底停止工作,多来陪陪母亲,可是母亲却先走了。。。

       母亲的离世,使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更懂得亲情的可贵;我要更加珍惜眼前的家人。我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向母亲告慰,用自己的方式纪念父母。

       愿母亲在天堂安息,

       愿来世再续母子缘分。

阿弥陀佛

阅读 8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