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时期的经历,是一个人生命的底色。研究表明,3-7岁是人格情感和意志发展的重要阶段。童年幸福的人,通常性格积极乐观、人格健全独立,每一次回望童年,都能感受到爱和希望,获得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力量。想要给孩子可以治愈一生的童年,家长一定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
一、营造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幼年时期,孩子完全依赖父母,最基础的需求是归属感和安全感,让他们可以内心安定,轻松而勇敢地对外探索。缺乏归属感的孩子,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心灵找不到栖息之地,变得敏感、自卑。因此,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家长的首要任务。
二、给孩子充分的爱和陪伴
有人曾在儿童节收集孩子们的愿望。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孩子的愿望都非常统一: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一整天。作为家长,可能想象不到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有多深,对陪伴的渴求有多强。尤其是孩子0-6岁这段时间,对父母的依赖最强。在日复一日的陪伴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内心的快乐和满足,是其他事物无法替代的。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的理由。即便陪伴时间有限,只要用心,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有句话说得好:童年得到的爱,是未来生活的光。童年时期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关注、鼓励和支持,亲子之间温馨、愉快的相处时光,会内化成孩子的心理能量,成为他一生的底气。
三、让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
有人认为今天的孩子比我们当年幸福。然而,在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的今天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化、低龄化了,孩子承受的各方面压力在增加,自然的天性快乐却越来越少。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自由玩耍的机会和时间少了很多。居住环境的变化,邻里之间没什么沟通交往,孩子缺少玩伴。
充分的自由玩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大脑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和同龄人玩耍,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在玩耍中释放生命活力,还能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四、给孩子自由表达的空间
家长多给孩子自由表达的空间,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并尝试看到他们情绪背后的需求或动机,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改变不当的教育方式,给孩子恰到好处的帮助。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在安全和原则范围内,给孩子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和实践,获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即便犯错了、吃亏了也不要紧,他从中收获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
父母应该怎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经常聆听孩子的倾诉,力争准确理解并表述出对他的感受,使孩子感到他在父母心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2.及时赞许孩子表现出的良好品行,使孩子有许多机会了解自己的优点、长处和进步,从而引起积极的进取愿望和信心。
3.生活中,父母应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些亲子阅读或亲子游戏之类的活动,活动中父母可以“助手”或“顾问”的身份,给予孩子好的建议,引导他们提高活动能力和水平。
4.适当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在劳动中体验自己的价值,并增强为家庭成员服务的责任感。
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独立人格,孩子也会尊重和信任父母,从而自觉地往积极的方向发展。愿家长可以做好以上四点,给孩子一个充满爱、温暖与自由的童年,这会成为他一生的“避风港”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