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自理能力是什么?包括什么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自己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是每个人能够独立在社会上最基本的能力。幼儿在家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洗手、洗脸、吃饭、自己穿脱衣服鞋子袜子、自己扣纽扣、能自己整理玩具、能自己上厕所、能自己擦屁股,孩子能力强的可以让自己端饭。
二、提升幼儿自理能力的意义:
对幼儿来说,自理能力的发展是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 2 ~4岁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期‚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幼儿的自理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独立地创造性地做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幼儿迎难而上、热爱劳动的坚强品质;可以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与责任心;可以使幼儿认识事物、学到经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部分幼儿自理能力欠缺的原因:
1.家长缺乏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过多地考虑幼儿在生活上的舒适、智力上的投资‚把家庭教育片面理解成为对孩子进行读书、写字、画画、弹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吃饭、穿衣、睡觉、个人卫生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家长对幼儿的身体发展缺乏认识。很多家长认为幼儿还小‚应该受到细心照顾‚生活中的这些小事等孩子长大些就自然能做了。
3.家长怕麻烦、图好、图快。幼儿的身心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做事当然有很多的不足‚主要缺点就是做事时速度很慢、质量很差、常常弄出很多乱子。
4.家长缺乏对幼儿具体技能的指导,觉得很简单,孩子自己会做,但其实需要家长进行细致的指导。比如:
穿袜子:撑开袜口,袜跟朝下——脚往里游——袜跟套住脚后跟。
穿裤子(双条):找出裤子的正、反面——脚伸进裤腿,裤角拉至脚脖子以上——将内衣塞入裤子里。
四、家长怎样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改变观念,增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识: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要自己干、能自己干”的事情。
2.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幼儿阶段,其身体的协调性‚手指的灵活性都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哪怕是成人看来很不起眼的小事对幼儿来说都不简单。因此,孩子学会自理特别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比如,穿裤子就需要先看裤子的前后,接下来‚把腿伸进裤腿里。又比如扣纽扣时先让扣子与扣眼对齐,再让扣子斜着钻过扣眼。这些步骤都需要手把手的教,幼儿才知道怎么做。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4.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掌握生活自理的小窍门:如七步洗手歌、叠衣服的小口诀。
5.让赏识教育成为你的好帮手:经常性的激励,让孩子有充分的成功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老师、家长要及时地表扬,当他们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时,我们要耐心地鼓励,万万不可挫伤幼儿的进取心。
6.坚持、坚持、再坚持:自理能力得到提升的关键在于坚持,坚持每天都做,逐渐养成习惯。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老师在园教导的同时,希望家长朋友高度配合,家园联手,一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字编辑:刘娇
图片提供:网络
审核:保教部
签发: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