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开学季,幼儿园里就开始了“花式哭闹大赏”。
为什么每年都会上演“焦虑大战”?什么是“分离焦虑”?如何配合家长缓解“分离焦虑”?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属于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学龄前期属于多发期。幼儿分离焦虑主要是幼儿与依恋对象(如父母、长辈)由于某些原因需要分离的时候发生了焦虑情绪,如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紧张等,这些情绪上的问题统称为分离焦虑。入园焦虑期一般持续一至四周,因为幼儿自身条件与所在环境之间有差别,所以新入园时的具体表现也不一样。
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
1 陌生环境带来的焦虑
孩子入园前,始终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家人,当初次进入幼儿园迈进教室的那一刻,环境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和新鲜的。无论是家具的摆放,还是卫生间设施都和家里不一样,让孩子感到好奇的同时也会引起恐慌和不安,甚至引起心理上的压力。
2 生活变化带来的焦虑
在入园之初,孩子会对幼儿园固定化的生活节奏不习惯,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熟悉了家里的生活作息或是随心所欲。
有的孩子在家挑食、偏食,到幼儿园后也是如此;有的孩子精力旺盛,没有睡午觉的习惯等等……这些变化和规则的约束,都会让孩子在初期拒绝上幼儿园。
3 自理能力弱带来的焦虑
入园前,生活中全方位的包办,造成大部分孩子的生活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而幼儿园每班的老师,要照顾一个班所有的小朋友,无法对每个孩子做到方方面面的“照顾”。
比如老师会培养孩子逐步学会独立吃饭、如厕等,相对能力较弱的孩子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幼儿分离焦虑的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1 安全型分离焦虑:
在幼儿离开依恋对象后,会短暂出现哭闹,但是一旦有其他事物吸引就会得到好转;
2 回避型分离焦虑:
这种幼儿表面看上去与依恋对象分开没有任何情绪反应,但实际对新环境是恐惧的,形成了表面的自我保护;
3 拒绝型分离焦虑:
主要是幼儿在与依恋对象分别的时候开始大声哭闹、生气,当依恋对象再次出现的时候幼儿拒绝与其进行交流。
孩子初入园后可能会有的表现
1 怕生
不愿意与老师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缩在角落或无人之处。
2 强烈反抗
表现为哭闹打人、咬人、摔东西、抢玩具等。
3 拒绝吃东西、喝水
有的家长平时在家里使用不恰当的强化手段,让孩子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这些孩子来园后,容易表现为拒吃、拒喝。
4 跑出教室一个人玩
由于新接触一个环境,周围都是陌生人,也没有小玩伴,自己也没感觉到在幼儿园跟家里有什么区别,就自己跑去一个地方玩耍去了。
5 说谎
如回家告诉父母“老师(小朋友)打我”、“没有玩具”、“不给饭吃”等。
6 易生病
由于新环境使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加上哭闹、紧张,体能消耗也较大,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在一定阶段内引起体质敏感、易生病。
7 尿裤子、尿床
由于老师掌握孩子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自立能力弱的孩子而言,来到一个新环境,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家长多带上几套换洗衣裤就行。
8 不愿上幼儿园
抵制情绪较大,晚上睡前或者早上睡醒后易哭闹,哭着说“不想去幼儿园”。
如何应对分离焦虑?
一帮助:
开学前,家长要帮助孩子锻炼比较重要的三种能力。
• 帮助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
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前,自己不能自由进餐,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开始训练孩子自己吃饭了,用好勺子开始是关键。
• 帮助孩子自觉午睡的能力:
午睡,不仅有助于成长发育、补充幼儿的体能、有助于培养专注力等好处,能保证孩子下午活动效率高,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所以家长一定在孩子入园前,养成定时午睡的好习惯。
• 帮助孩子大小便自理的能力:
如果您的孩子大小便还不能完全自理,要从现在起有意识的训练自己上厕所的能力,鼓励孩子尽量放松,不要紧张,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孩子入园之后的尴尬。
二准备:
家长面对新入园的孩子,自己需要做好两种心理准备:
• 孩子大哭大闹
孩子在刚去幼儿园的那几天,哭闹无法避免,这是正常的焦虑情绪及适应的反应。不同的孩子表现也不同,有的孩子属于不停哭闹型的;有的孩子属于先不哭、后哭型的;还有的孩子属于受感染型,见人哭他也哭,正是所谓的“羊群效应”。
总之孩子年龄小,不要指望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哭也不闹。这个时候,家长要坚定地摆正心态,用不了多久难关就会“闯”过去的。
• 孩子易生病
新入园孩子生病的原因除了自身的免疫力差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入园焦虑导致孩子情绪不好,喝水少,食欲不好,睡眠不足,上火气躁,抵抗力差,免疫系统会变得比较脆弱,从而容易生病,家长放心这种情况会随着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而缓解。
三杜绝:
• 杜绝“送一歇二”
面对孩子的哭闹,有的家长心就软了,特别是祖辈的家长会说孩子不想去,干脆就不去,在家里调整调整,上一天歇两天。
实际上,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在家里休息两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陌生,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哭闹更厉害,孩子的入园适应期也会延长。
• 杜绝“有求必应”
家长疼孩子,理所当然,但是千万别做有求必应型家长,不能让孩子觉得只要一哭闹,爸妈就会满足自己的要求。入园初期坚持送孩子,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定,如果你犹豫,聪明的孩子就会跟你“耍心眼”找各种理由不去,想要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就得下“狠心”坚持住,或许1-2周就“雨过天晴”了。
• 杜绝“刨根问底”
在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一家人不要围着孩子问东问西,“你今天哭了吗?小朋友欺负你了吗?....."
各种负面的问题,都在把孩子往消极的情绪上引导,这样很不利于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四坚持:
① 不妥协
孩子入园初期,有的家长要么躲在外面偷看,要么三步一回头、孩子哭她也哭,或者索性把孩子带走改天再送。
显然,这样更会加重孩子焦虑和抗拒心理。为了让新入园的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不能心软,不可因孩子一哭就动摇,祖辈家长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掉眼泪,家中的所有人都要以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情绪来影响孩子。
② 不迟到
让孩子平稳度过入园分离焦虑期的最好办法,就是坚持每天去幼儿园,并且不迟到、不早退。迟到,会导致孩子时间观念差,做事磨蹭、拖拉。
不按时吃早餐,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总迟到还会错过不少的精彩活动,也会造成跟其他小朋友不同步、不合群。所以新生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迟到不当回事!
③ 不紧张
家长要合理应对孩子刚入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哭得厉害、过渡时间较长、睡梦中惊醒、情绪波动大、以及容易生病等。
特别是情绪波动大,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动不动就爱发脾气、闹情绪。这不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而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感到受限制和约束。
对此家长不要太过于敏感,尽可能多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儿来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为好。
④ 5+2不等于零
孩子上幼儿园的5天里,逐渐学会了自己吃饭、如厕、穿衣服,按时起居,习惯养成刚有成效,周末2天的家庭生活如果跟不上,晚睡晚起、不按点吃饭、家长包办......孩子就会立即“打回原形”。
5天努力+2天懈怠=0。所以,家长想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一定要和幼儿园保持一致。只有形成合力、家园共育,才会事半功倍,5+2才会=7,甚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