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草鞋山遗址间

气吞山河
创建于2023-09-02
阅读 8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9月的中午依然很炎热,红领巾小队员们聚集在草鞋山遗址,大家怀着好奇的心情,来了解距今有这5000多年的历史遗址,就让我们一起来介绍这座神秘的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吧。

       草鞋山遗址,    位于江苏省    苏州市吴中区唯亭镇东北2千米处,离阳澄湖650米。经过钻探查明,遗址东西长约260米,南北宽约170米,面积约为44000平方米    。    

       草鞋山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厚达11米,考古专家把它分为10个文化地层。由于遗址跨越多个年代的文化层次,因此,出土遗迹、遗物丰富,被业内专家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

       遗址中发现木构建筑遗迹,精美的琮、璧、串饰等玉器,陶鼎、罐、壶等陶器,石刀、钺、斧等石器,还有炭化粳籼稻谷、农用器具等,反映出太湖流域先进的生产生活水平。

       此外,在马家浜文化层中发现3块纺织品,经鉴定是以野生葛为原料、纬线起花的罗纹织品。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纺织品实物,在纺织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历史沿革——

       1956年,江苏省文管会组织的文物普查中发现草鞋山遗址。1972年9月至1973年7月,南京博物院曾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和二期发掘,共挖掘探方十个,实际发掘面积为1050平方米。1992年11月~1993年1月,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日本国立宫崎大学农学部合作开展《草鞋山古稻田研究》课题研究。是年12月,吴县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草鞋山遗址竖立文物保护碑。1992年~1995年,中日联合《草鞋山古稻田研究》课题考古发掘每年都开展一期,4次发掘面积计1400平方米,并在黏土地带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水田遗迹结构。

       草鞋山遗址的范围,经测量和钻探查明:草鞋山与比邻的夷陵山属同一遗址,而遗址的边缘一直延伸到两山周围的农田里。

       草鞋山遗址发现有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共计200余座。

       中日考古人员在7个浅坑内观察到数量丰富的水稻植物蛋白石(硅酸体),证实这里的水稻属人工栽培而非野生,其品种接近于现代的粳稻。

      遗址南端、距今约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地层,发现有由浅坑、水沟、水口和蓄水井组成的遗存,即灌溉系统遗存和人为加工的水田状遗迹 。

       遗址历史最久远的是“第10文化堆积层”,出自这个堆积层的重大考古发现有:木构建筑、炭化稻谷、炭化纺织物、动物遗骨和1100多件陶、石、骨、玉等质料文化器物。

       草鞋山遗址1972~1973年的考古发掘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是M198墓葬。M198墓葬是一座典型的良渚文化类型墓葬,出土了大型玉琮、玉璧等随葬玉器。其中有3件玉琮,第一件出土的被誉为“中华第一玉琮”。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考古知识,深刻感受了解到华夏5000年的文明起源!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和大家说再见了哦!

阅读 8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