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花馍。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传统名点。“花馍”其实就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个比我还高的龙凤糕,听闻喜花馍的传承阿姨讲,这是结婚时用来摆放的。阿姨告诉我:在我们山西省运城市有这样一个习俗,婚嫁当天男方会给女方家里奉送“龙凤花馍”,花馍上面附着的面花一般采用各种吉祥的花卉,彩龙、彩凤等。这种龙凤糕更是给这喜庆的日子添加了欢快与艳丽,寄托长辈们美好的愿望,希望儿女能够龙凤呈祥,吉祥富贵。同时展示出民间艺人对花馍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龙凤糕上插的所有的东西,都是用我们食用面捏成的,我问闻喜花馍的传承阿姨:“难道这些都可以吃吗?”。阿姨告诉我:闻喜花馍的造型一般以立体形为主,一般分为四层,由较底部的糕底、中间的红枣支架、糕面以及较上面的插制的面花组成。这四部分中,除去作观赏用的面花外,其余都可食用。
闻喜花馍的传承阿姨还带我参观了她自己用手捏出来的各种造型。花馍的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色彩艳丽。
不论是做成飞禽走兽,鱼鸟花虫,还是牛羊鸡猪,人物造型,都有一定的寓意和寄托,更多地是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企盼,而吉祥、平安、喜庆、祝福、和顺则是永恒的主题。
总之,造型百态,内涵丰富的面花是山西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特别是食文化最直接的表示,因此,有人将山西的面花艺术冠以“民间艺术活化石”的称号。
闻喜当地有句俗语「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花馍与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婚丧嫁娶、过节祝寿、上梁乔迁等都少不了花馍的身影,在这里,花馍既是餐桌上的美食也是人们传情达意的工具,不同场景下的花馍寓意不同。结婚时做的花馍也叫“喜馍”。这时闻喜花馍的传承阿姨便教我做了一个结婚用的喜馍。
做花馍的面要筋实、韧道,醒好的面还需反复再揉,面团揉好后,就可以捏制花馍了。除了一双灵巧的双手,牙签、梳子、剪刀等都是用来制作花馍的工具。
我来制作“喜馍”
在这里,我明白了,花馍艺术,源于农耕文化,镌刻着黄河古老文明的印记。花馍的传承没有图样,也没有文字记载,全靠心、眼、手、口流传至今。民间艺人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面团也有了灵性就成了一个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