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在每年公历8月7日—9日。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暑去凉来,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
一候凉风至
“凉风绕曲房,寒蝉鸣高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那般盛气逼人,热气蛰伏,凉意日增。
二候白露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凉风来,露珠晶莹变白。由于午热夜凉,形成了一定的昼夜温差,清晨的大地和植物上,常常会有晶莹的露珠产生。
三候寒蝉鸣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这是曹植诗。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凉,蝉们发声困难,仿佛在传达着夏天即将过去的消息。它们知生命将尽,声音也变得凄切。
晒秋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流行于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区。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 “盛典”,篁岭晒秋被称为“最美中国符号”之一,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去赏秋拍摄 。
称水
旧时,老百姓分别在立秋前后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满水,然后称重。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所谓“以肉贴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立秋”还是收获的标志,所谓“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我们曾经播种的希望,都将一点一点看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