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之旅

用户13035552
创建于2023-09-01
阅读 4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自古便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如果说人间之美在苏杭,那么杭州之美便在西湖。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这样的美景让人心驰神往。但是若西湖之美仅止于景,怎么会引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吟诗称赞?又如何会在千百年后的今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足以见得,西湖之美,不止于景。

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

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

不同于泰山的雄伟壮观,没有黄山的雄险奇峻,不像桂林山水那样婀娜多姿。西湖是诗情画意、婉约优雅的东方美,它更像一幅“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中国山水画: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

西湖景观之美,美在山水。晴天时水面波光粼粼,烟雨朦胧时群山飘飘渺渺,观此美景苏轼挥笔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更是把西湖比作绝色美女西施。不仅在白日,月夜下的西湖也是清丽动人,别有一番景致,顾况的《酬房杭州》云:荷花十余里,月色攒湖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西湖初春时的蓬勃春意跃然纸上,让人心生欢喜。除了山水树木,不少文人雅士还盛赞了其他美景。綦毋潜在杭州曾作《题灵隐寺山顶禅院》一诗。诗中是这样描写的:“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 山顶禅院里渺渺的塔影,悠扬的钟声和任意东西的白云,构成了一幅出尘脱俗的美景。在若干年的今天读到这句诗时,也能穿越时空,置身其间,忘情沉浸于灵隐寺的澄澈与安宁中。除了灵隐寺,古人对天竺寺风景的描写也诸多:“云山零夜雨,花案上春潮”,“夜来猿鸟静,钟梵响云中。岑翠映湖月,泉声乱西风”。此山此水此景,难怪古今中外的墨客为之倾倒,堪当“人间天堂”的美誉!

人文美

西湖之美,美在自然景观,更美在人文景观。若西湖没有遇到苏小小、白居易、张岱等人,没有流传着许仙与白素贞缠绵悱恻的爱情传说,恐怕只是一座风景如画的水库。

西湖美得厚重。小小西湖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在这里,白居易施展了他的政治抱负,在他的治理下,“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岁熟年丰,人心思乐。“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足以见得白居易取得政绩后的意气风发。在离别时,白居易特意将西湖的山山水水重访了一遍,作了一系列的离别诗,诸如《留题郡斋》、《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西湖留别》等诗,都是他离开时所作。“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眷恋不舍之情跃然纸上。同样也是在西湖,张岱于“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时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作为明朝遗民的故国之思与身份变迁的凄凉、伤感于不经意间从文字中流露。断桥不断,孤山不孤,长桥不长。西湖美在一段段如痴如醉的爱情故事。许仙与白素贞、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与阮郁的凄美爱情传说,他们因封建社会禁锢而以悲剧收场的爱情,让人千古缅怀、永久传颂,更让断桥、长桥、西泠桥从此成为西湖三大情人桥,杭州也因此成为“爱情之都”。

-断桥- -长桥- -西泠桥-

人间天堂一明珠,

千古爱情伴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人间天堂一明珠,千古爱情伴西湖”,思想成就了西湖千百年来独一无二的美。不同于西湖美景的端庄正统、诗情画意,西湖思想之美是敢于冲破世俗藩篱的、包容而博大的美。传统社会里才子佳人因为“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枷锁而被棒打鸳鸯的故事数不胜数:许仙与白素贞由于人妖殊途不能相恋,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与阮郁由于门不当户不对不能相守。而在现代,因为讲究门当户对而被拆散的情侣也不在少数。正是因为如此,那些爱情传说中蕴含的思想更为可贵,这种思想之美是超越时空、具有永恒价值的。

在爱情故事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因为古代包办婚姻制度而葬送了生命、爱情。若故事仅止于此,我们只会觉得这不过是古代爱情悲剧的常态,这个传说只具有悲剧意义。然而故事没有就此结束,爱情的力量鼓舞着梁山伯与祝英台同顽固思想斗争,即使死后,他们也化成蝴蝶,成双成对。他们的爱并没有因为死亡而结束,反而因为死亡变成永恒。这样的爱情让人们开始思考古代包办婚姻制度的弊端,鼓舞着人们为了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同封建礼教作斗争。在西湖的爱情故事里,尤其是许仙与白素贞这一对,更具反叛意味。即使人妖殊途,即使他们的感情为三界所不容,他们依旧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修成正果。在祭塔时,一向懦弱的许仙不再退缩。而是苦守着金山寺这座标志封建礼教文化的建筑,用实际行动向旧思想发出挑战,直到白素贞获得自由。而封建礼教文化的捍卫者法海最终妥协了,他承认许仙与白素贞修成正果,承认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许仙与白素贞的爱情无疑是古人对以三纲五常压制人的欲望与天性的传统思想的反叛:若人妖之恋都能修成正果,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也终会实现。

古典而反叛

西湖之美,美在自然风光,美在蕴藏于山水之中的思想情感。美得古典而反叛,美得厚重而博大包容。

阅读 4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