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么多年以来,我不知道颜如玉在哪儿,也不知道黄金屋里有什么,但是读一本好书可以填补我心中的空缺,而阅读一本有深度的好书可以慰籍我的心灵,一位位作者用最质朴的言语,就足以打动读者。
这不仅仅是作者的文笔所带来的,更是其笔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展现出来的最真实的人性的魅力,可能是虚幻的,可能是苦楚的。悲欢离合演译人生,封封书信,指点迷津,道不尽人世间千姿百态,说不清活着的理想真谛,但我们就是愿意沉浸其中,品味书香的魅力!
5月11日下午,我校全体数学教师汇聚一堂,聆听李赛、梁亚洁、高伟伟、栗改英、李林五位青年教师为我们带来的一场读书分享会,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那些最纯粹的人性之美。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李赛老师首先为大家分享自己读的书目《月亮与六便士》。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成功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就在此时,他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临死之前,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与西方许多人的追求相吻合,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
对比小说与现实可以发现,高更对绘画的追求有其因果关系和过程发展,而思特里克兰德的出走则非常突兀和过于激烈,再加上作者利用虚构的情节和叙事手段上的技巧,就塑造了一位不通人情世故和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比起高更的出走,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出走完全不符合现实的逻辑,对于读者来说更是不可理解。其实这里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说明毛姆如此写作的目的。即毛姆自我欲望的虚拟满足。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月亮是头顶的理想,现实是脚下的六便士,
如果你选择追月,渐渐地你就会飞起来……
也许我们无法理解主人公的所做所为,但是那种追求艺术的美就是飞起来的翅膀!
梁亚洁老师为大家分享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本书是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1926年至1928年期间,国内新旧思潮涌动,身处其中的青年们内心重重困惑,苦闷彷徨,在写这本书的当时,朱光潜也不过30岁左右,所以在本书中,他和青年人完全是以一个同龄人朋友的身份,向读者剖析自己的人生观。通过透彻的说理,循循善诱的解说,解答了青年人心中的种种疑惑。
我想,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好多年青人的精神世界匮乏,这本书是不是也可以解答现代青年人心中的疑惑呢?走进书中听朱光潜先生娓娓道来……
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收信人的姓名,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谁就是收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是在创作当下的青年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凡此种种。自朱光潜先生笔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长者劝导似的语重心长,如老友交谈般的诚恳真挚,作者个话题抒述其意见,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沉,要从根本上做工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
读书心得:
梁亚洁老师说:朱光潜先生笔下的“动”是发展、创造。他也在用最简单的文字告诉我们太闲是会产生烦恼的,如果烦恼已经生成,那就让它留在当下,书中写到“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所以解放烦恼就要给自己找事做,人性很复杂,可人固然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在动,而我们也能在动的中间可以寻出无限快感,比方说桌子乱了收拾出来自己看着也舒服,我们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谁还回记得今天的那些不愉快,所以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一个世界,不妨让自己舒畅一些,开心一天是一天。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与热望…… 高伟伟老师为大家分享自己读的书目《人世间》,它是中国当代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于2017年12月首次出版,小说以平民子弟周秉坤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展示近5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贯穿其中的,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与复杂,塑造出众多劳动者、建设者、改革者、创业者等人物群像,从他们充满悲欢离合的跌宕人生中,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
读书心得:
一.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剧中人物周秉义、周蓉、蔡晓光、唐向阳、吕川、周南等等无一例外都是通过读书,接受高等教育,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当面临困难和选择的时候,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尤其是周秉义更是为了为多数人谋幸福的能力和情怀。人生的价值和抱负得以实现!
二.观念、见识可以改变命运剧中还有一类人他们不是进高等学府学习系统的知识,而是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践行者,骆士宾、姚立松、水自流、彭心声等等,他们的价值观有时虽然不能说正能量,但他们都有与时俱进甚至超前的观念,都有普通人不及的眼界和见识,以至于在时代的大潮中能搏击长空,长袖善舞,建立自己的商业领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带动就业和发展!
三、坚强乐观,勇敢面对生活。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真正的英雄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世间总有风凉,风凉里包裹着人性的温暖与生活的烟火,因为有了那些甜与暖,这人世间就是值得的。人世间正是有了我们这些坚强、乐观的人,才会变得如此美丽,愿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微笑面对磨难,拥抱生活,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一生向阳,在这片土壤随万物生长。
身体可以疲惫、生病乃至受伤,但精神绝不可以颓唐。
你有没有在深夜拷问过自己: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工作赚钱吗?是为了生儿育女吗?是为了弥补父母的遗憾吗?还是为了追逐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想来想去,你会发现,答案竟然是三个字:“不知道。”你只是一路过关斩将,不知不觉地熬了下来。
在余华的小说《活着》里,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切我们所能想象的苦难:破产,战争,贫穷,生离死别。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最后只剩他一个老头和一只老黄牛。
可在这样的悲剧里,我们却看到了生命的力量,看到了乐观的可能。读完《活着》,你会明白:在无常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栗改英老师的读书分享,走进福贵的故事,感受“活着”的意义。
读书心得:
余华在《活着》的自序里说:“作为一个词,‘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攻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活着》里,福贵展现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人生的惨剧,更多的是生命的一种忍耐,一种韧性。在那个年代,像“福贵”这样活着的人,我想也是不计其数的。
读书心得:
《活着》写出了福贵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它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
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禁对历史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人的一生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他就像一条路,也有波折,也有弯曲。人要如何去度过这些挫折与不幸呢?脆弱的人,就像文中的县长,面对挫折与磨难,最终选择了末路;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是幸福的。
一名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听到了一名哲人主张的“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便来挑战,两人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思考和辩论,共分为五个夜晚进行……
请听李林老师为大家分享她的读书内容《被讨厌的勇气》,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喜欢的勇气,可曾有过被讨厌的勇气?一本让你坚强的心理书籍,是否可以抚慰你疲惫的情绪!
推荐理由: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读书心得:
李林老师说: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将目光投向过去,会开始懊恼,将目光投向未来,会开始迷茫。活在当下,关注这一刻,享受这一刻,不要着急,事情总是一件一件慢慢完成的。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努力认真地过好当下,未来的日子也不会太差。
人际关系是个难解的题目,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说的:"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勇敢做自己,才能过得潇洒从容。愿你珍爱自己,认真过好当下,奔向更好的远方。
阅读是美妙的,分享是快乐的。校园生活会因为有阅读相伴,而变得美妙,充满乐趣,让我们与书籍为伴,做眼中有光芒,灵魂有书香的教师,让公主府校区校园书声琅琅,书香弥漫。
“书海遨游拾贝,阅读浸润人生”。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态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起点,但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终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吧,就现在!让我们打开书本,打开成长之门,让浓浓书香飘溢在我们的校园,让读书生活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脚步。
编辑:马玉英
初审:马玉英
复审:秦国秀
终审:刘长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