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溢师心 蓄力行道远

李春梦
创建于2023-09-01
阅读 278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人文底蕴和专业素养,丰富教师理论储备,将阅读与教学、实践、研究紧密结合,促使每位教师成为有人文情怀、有教育理想、有人生思辨的教师,锦山第二小学数学组开展教师暑期读书交流活动。

    分享的书籍:《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及自选教育书籍。

主持人褚恩瑞老师: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人们失去了方向。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无时无刻,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样我们才能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真正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一直以来,学校非常注重培养我们教师的读书习惯,通过读书提高我们教师的个人修养,积淀自身的文化底蕴。我们数学组的教师们一直积极响应学校的读书工程要求,践行“与好书为伴”的思想。这个暑假,在学校暑假自培方案的指导下,在学共体亓晓宇导师的引领并推荐下,我们数学组教师阅读了《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一书及自选书籍,并撰写了心得体会,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们精彩的阅读感悟。       

       参加今天读书分享汇报的领导有谢志刚副校长王文龙书记和岳金龙主任。

一、读书分享

  杨老师重点针对本书中的第四章节: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的转换和设计进行分享。

一、关于两者的教学区别。

       教学目标是从教师自身出发,更加侧重于教师的主导,对教师本身的依赖度很高,而学习目标是真正站在学生的视角出发,是专为学生制定的目标

 二、从“教”到“学”的转化感悟            

      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学生才懂得自己要做什么,但转化不等于转变,学习目标的实现当以教学目标作为前提,两者的本质本就是统一的,只不过是教师和学生不同视角下的所期待的学习结果。

三、来自书中的教学建议。

       两者的转化并非是简单的将“教学目标”写成“学习目标”,而是将其转化为学生看得懂的学习目标,真正做到将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目标落实在课堂上,始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高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对本书第二章第二节《单元学习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的理解与感悟。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较大的主题或项目。

        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不是把教学内容碎片化的当作知识点来处理,而是将知识结构化,有机的组织在一起,通过比较大的主题或者项目,以解决问题的任务来驱动,引导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实践中提升能力发展素养。

二、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真实的问题情境。

       真实问题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摇篮。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首先教学内容与真实问题的关联性越强,越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就越能激发学生,越能调动学生,越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其次,问题越真实越具有挑战性,就越能促进学生对这些真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越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汪老师结合新课标,以“精细读、重点读、概括读”三个阶段的阅读方式认真品读本书。从“领悟新读书之法”和“收割新教学之法”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

     汪老师表示:

     单元整体教学”是为落实核心素养服务,让学生以学科学习为载体,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局限于自然单元的学习显然是无法达成的,鉴于未来复杂的、不确定的问题,落实核心素养目标,需要以问题为中心,需要大一些的主题或项目来承载,需要相对复杂和综合的学习任务来承担。这样就需要根据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重构单元,从课时学习走向真正的单元学习。

      落实核心素养,将“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只是形式上的改变,制订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设计与之配套的学习评价和学习任务,并付诸实践才是根本。

  秦老师从以下两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

一、关注单元大观念   制定合理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整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彼此的关联,也不能割裂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二、推动教、学、评一体化 丰富评价方式。

     有教必有学,有学必有评,教学评三者融合推进,这叫做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都围绕同一个目标而进行,这叫做教学评一致性 。

     评价设计要在循序渐进中不断考量学习目标。首先,教学评价不是在课堂结束后才发生的,而应该“镶嵌”在课堂教学之中,是嵌入式的,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评价过程;其次,评价问题的设计也应该梯次有度,疑点难点要给学生搭支架、架梯子,关键处应注明方法、步骤,而非一蹴而就。

  薛老师着重分享了“从课时教学到单元重构”这一章节的阅读感悟,作者强调长期的课时教学,容易使教师陷入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越讲越细,越讲越深,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而当我们设计一个单元教学时,更容易看到价值观念。必须承认的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会不自觉地按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碎片化地当作知识点来处理。今后要努力改变教学思路,尝试以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将知识结构化,有机地组织在一起,通过设置较为复杂且综合性的核心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与探究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谷老师分享感悟:

一、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是前提。

     要制定学生看得懂的、可操作的学习目标,首先要制定清、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领悟课程的理念和性质,深入学科本质,挖掘学科内涵,将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目标,落实在课堂上。教学目标的高度决定了学习目标的高度,教学目标的维度决定了学习目标的维度。只有教学目标定位于人的培养、核心素养的落实,学习目标才能与之一脉相承。

二、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

        学习目标是为学生编写的,是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因此一个有效的学习目标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设计,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增添持续的学习力。一个好的学习目标,既要遵循课程标准,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张老师:分享了对于《吴老师与儿童数学教育》一书第一模块的所思所感。

 一、做孩子梦想的筑梦师。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打铁还需自身硬。

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五、功夫不负有心人,功夫苦练方习得

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孩子梦想的筑梦师,教师的任务绝不单纯是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重要使命就是为每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并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每一间平凡的教室,每一节朴实的课都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接续,人生梦想的起航。    

  盛老师针对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疑问和对王春易老师的崇敬之情拜读了这本书。盛老师表示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

    学生在课堂中如何充分体验、充分探究?现在课时那么紧张,能够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都很难?哪里有时间去探究?王春易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单元重构。把日常的课时教学化整为单元重构。将知识结构化、有机地组织在一起,通过比较大的主题或者项目,以解决问题的任务来驱动。如数学学科中,带领学生研究一年四季寒暑易节的函数关系、研究银行利率与投资;在地理学科中,针对“大气的运动”内容的设计上,可以提供一个新兴城镇,请学生利用“大气运动”的知识设计:其中的工业区如何布局?绿化带又该如何设计?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设计中,真正考验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合上这本书之后危机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发展更是具有无限可能。

  纪老师的读书感悟:日常教学中的一大误区就是教师在向学生表述目标时说得过于笼统,目标仅停留在了教师心中,如果是从从学生角度出发应当是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描述的行为要具体、可操作且富有挑战性,让学生清楚具体要学习什么、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说到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次课堂经历,小学课堂上,老师总会采用激将法来鼓励学生,当堂课我在针对教学目标提要求时,我用了这样的句式“我能通过和同桌合作迅速......”,我话音一落,学生就明白该做什么,眼里全是光,那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每个孩子都觉得“我能”、“我可以”,这不是单纯的激将和鼓励,这是学生真的了解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正如书中所说:“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就如同旅行知道目的地,他们就可以自己设计行程,可以自己去,可以结伴行,可以乘高铁,可以自驾游,同理,只有知道了学习目标,学生才可以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调控学习节奏。”清晰的教学目标作为前提,学生的学习目标才能清晰,教师清楚自己在教什么,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学什么。  

  裴老师的读书重点:发挥评价育人的导向,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

       针对一节好的数学课,其评价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一是课前评价,通过课前学情分析,结合学生的不同特征,给予不同的、中肯的、实用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课中评价,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等表现,对于过程性的学习能力给予一定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参与;三是课后评价,结合课后的学习结果,设计创新性检测,采用多元的评价机制。同时,评价主体不仅仅限制于师生评价,鼓励并倡导学生间的评价。

二、读思结合

   真正的阅读不仅仅是从书本中读出别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思想,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的时候适当摘抄、批注、评点。

三、殷切期盼

  本次读书分享会领导们认真聆听每一位教师的读书分享,并对大家的读书收获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谢志刚副校长表示: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老师是本手,俗手是做所谓的名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努力做一个好老师,好老师就是艺术家,人民艺术家。

  谢校长以“诗”传递对老师们的期望

  要做教育者,先做“读书人”——始于读,发于思,成于行,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阅读,有着开阔的教育视界、厚实的文学底蕴、丰实的内心储备,坚实的专业底气,愿老师们能在书籍里相遇,共享文字之美,尽品读书之乐。愿我们的灵魂和身体都在路上,做一个驰骋书海的读者。

审核人:刘国辉  谢志刚  张金鑫

供图人:褚恩瑞 高婧媛

撰稿人:李春梦

阅读 27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