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做伴“好”读书,莲湖对诗“享”盼头

简单就好
创建于2022-09-04
阅读 8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万玮《教师的五重境界》有感

             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  曾义

  暑夏炎炎漫漫长长,加上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于是,整日整日浸在空调房里足不出户。刚刚好,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做我喜欢的事儿啦!

       

  我家小宝秋季就读一年级了,暑假给她拟订了学习计划,陪她一起学习了拼读方法,阅读了一年级上册语文中的所有篇目 ,阅读积累了80多首古诗词,基本上一天一首,还读了斑马课里面的很多绘本。还教她学会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到后期计算这类题速度快,正确率高,我这个语文老师颇有成就感!每天完成了相关学习任务,很享受跟我玩诗词接龙(简单的对接诗词的上下句,诗题、作者等)这样就可以有盼头啦!(特喜欢到享买乐的游乐场疯玩,每天晚上七点必打卡地,跟我有约,对接诗词成功就带她去玩。)

  当然啦,自己的阅读功课也不落下,这个暑假读了《古代诗歌与散文》(修本科时发的,一直没有打过照面,这次见面 ,发现很对我味口,值得细品)《李煜词传》《李清照词传》《纳兰容诺词传》《十里春风不如你》(元曲)、《毛泽东诗词》,还有几本《飞花令》,还有要求学生读的几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走马观花似的跑读了一遍(因为隔三差五要出题目检测孩子们阅读情况)。利用碎片化时间陆陆续续看完了今年的十场诗词大会,还阅读了教育专著《教师的五重境界》,用心用情用功读完了,毕竟这是政治任务,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啊!

  《教师的五重境界》是万玮编著,万玮,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班主任专家库成员,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现任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著有《班主任兵法》《向美国学教育《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等教育专著。

        在《教师的五重境界》里,他认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可以分为五重境界,分别是教知识、教方法、教状态、教人生和教自己。他认为,教师的这五重境界并无绝对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师工作的五个不同方面。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探索、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是所有教师的基本功。与此同时,心里面有对世界、对人生和对自己的理想,才会看见不同的教育气象,即使与别人做着同样的事情,结果也会更加理想。这五重境界很难清晰的划分,有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在教知识,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教人生。

  《 教师的五重境界》之教知识,读完《什么样的教育是有益的》《负数教育》让我有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感觉。《什么样的教育是有益的》讲到现在的教育给孩子存“假币”导致教育的“无效”。里面讲到几位语文老师谈论语文教材问题,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作为虚假拔高的典型受到质疑。课文中儿子在看到父亲后说的两句话“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先让我的同学出去。”一个七岁大的孩子居然说出这样的话,这个离奇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还讲到一名家长反映语文教材中有一首儿歌,其中有一句“说你呆,你就呆,”孩子回家问妈妈,什么叫“呆”,与此同时,班级里已经有人开始在课间用“呆子”称呼他人。这名家长建议大胆舍弃现行教材,更多的选用传统经典读物来教孩子。中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吴洪清教授创办了“伏羲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授孩子传统文化经点取得了很大成功,在他推荐的中央电视台的一期关于“伏羲班”的传统节目中。吴洪清教授的一段话让他印象深刻:如果孩子从小就背诵经典,虽然不懂,但是等他们长大了,这些东西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教育如同存钱,小时候学到的东西都暂时存在孩子的心里,长大了,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用,我们现在教育为什么无效?因为给孩子存的是’假币’,哪些教育是“假币”,类似《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样的课文便是。     

         这又让我想起了我的教育,暑假在家,我让一个不满六岁的孩子大量阅读积累古诗词也曾受到一些人质疑:每首诗词她都懂意思吗?她能理解吗?这样背诵有效果吗?我笑了,心里在想:你一个成年人能懂么?能懂多少?听了吴教授的观点,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做法。

  里面还谈到了一个观点,美国有许多大企业的领导人一开始都不是学经商的,而是军人出身。中国现在的企业家,军人出身的也有很多,如华为的任正非,海尔的张瑞敏,万科的王石等都当过兵。为什么军人更容易成功了,其实很简单,一个人最终去的成功不仅靠智力,还要靠体力。经历过军旅生涯的人,大都有着非凡的体力。还专门讲的了华为取得成功之后,许多人研究“华为现象”,发现华为取得成功有三个因素,勇于冒险,群体奋斗,利益共享,这正是任正非营造的企业文化,其中群体奋斗尤为关键。而学校的体育课正好可以给学生提供群体奋斗的绝佳机会。

     探索哪些教育有益,哪些教育无益,应当成为教育者的追求,抛开升学的因素,大量阅读和发展体育是目前看得见的最能够给

孩子带来长远积极价值的教育途径。

  所谓“负数教育”,大意就是说,有些课能带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有效的东西效果是正数,有些课学生上了等于没上,多年之后全部忘光效果为零,有些课还不如不上,因为最终负面效果占上风,这个观点有些意思,显示出作者不是从一时一事,而是从更长远的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待教育的成败。我们常说,做事情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教育更是如此。

         这也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些现象:好多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后,都有国旗下讲话这一环节,如果都是振奋人心的演讲,能激起全体师生的热情,这样的讲话多一些也无妨,问题在于很多老师都在读稿子,读的内容也大多空洞无味,味同嚼蜡。

       还有班会课也是一个需要反思的领域,许多班会课开得热热闹闹,开完后学生什么也没记住,事实上很多学生将班会课看作一场表演,学生们背一点儿台词,表演一些节目,完成一些程序,仅此而已,有多少班会课,能长久的留在学生的记忆中?班会课如果能用来解决一些班级的具体事物还是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在教室里表演几个节目,就能够完成艰巨的德育使命,恐怕难以如愿以偿。德育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把这段时间还给学生,带他们走进自然,走入社区,这些鲜活的体验,反而能够让孩子们有所收益。

       还有一个教育的“重灾区”——公开课。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平时表现的很调皮,公开课上却常常出彩,在其他孩子沉默不语的时候,他们会挺身而出,让课堂不是那么沉闷,老师事后会对这些孩子心存感激。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其他学生的感受?他们怎么看待我们教师的公开课展示?如果学生是一种同情或者帮忙的心态来配合我们,这又是一种什么的教育?教育无法和生活分离。我们应该将真实的世界展示给学生,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其实就是最真实的教育。


      《教师的五重境界》之教方法,《如何做一个不累的班主任》告诉我们班主任,对于工作中的“累”,我们要学会转变观念,要学习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因为教师过于能干抑制了学生的能干。教学中不必讲太多,要更多精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在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这是多模简单质朴的语言,原来这就是有效教育的真谛。

      《如何不让学生的个性发展被“误伤”》给了我们六条建议:第一、守住底线。对学生的约束和限制,不要太多,守住底线即可。第二、评价多元。有一句话叫作“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此言甚是。如果永远都是以成绩来评价学生,那么学生的个性永远得不到张扬。第三、创设舞台。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师的任务就是搭台,让学生唱戏,这样的台就是活动,各种不同的活动。第四、营造宽松的氛围。在压抑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自然得不到释放,只有在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展示真实的自我。第五、答案开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摒弃答案,唯一的念头肯定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并且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思考、探究。第六、展示自我。教师的真性情其实是学生最好的个性催化剂。

  《不作赶尸人》,乍一看到这个题目,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是20世纪初上半叶,湘西有一种神秘的职业,叫做“赶尸”,尸体本身是不会走的,赶尸人能够赶着尸体走,这的确是了不起的本事。假如说学生心里糊涂,不动脑筋地被我们推着走,教师手一松就停,这根“赶尸”又有什么区别?教育中的“赶尸”现象其实就是对于那种能力不行,动力不足的学生,只有老师盯紧了才会学一些,如果老师不盯就不学,家长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就只能拜托老师盯紧些,盯到最后结果就是学生把其他的活动全部停掉,而专攻主科。

      我们班上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我也做过教育的“赶尸”人,这也正是我苦恼之处。通过书中典型案例的学习以及建议 ,我如醍醐灌顶,当我们在推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寻找新的方法,一直推下去是没有尽头的,一定要想办法变成他们一种自觉行为,激起他们自身的内驱力,最终不推也能自己也能走。

  书中还有很多篇章值得细细品味,如《心结》《弃与取》《没谈过恋爱的孩子长不大》《你幸福吗》《这一生,至少当一次教育的傻瓜》……教育中的存在的一个个困惑、难题、怪像,很接地气地向我们娓娓道来,掩卷沉思,心潮起伏,我不禁扪心自问: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我们用心了吗?我们专注了吗?我们尽力了吗?我们坚持了吗?我们一个个自以为聪明,且慢,还是尝试做一回教育的“傻瓜”吧——一辈子坚持用心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吧!

阅读 8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