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 刘晓杰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好音色 好未来——东城小学岗位培训助成长学习体会

创建于2023-08-31 阅读2857

古罗马的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声音是一个人灵魂的反射镜”,一个人的声音是传神而无形的文字,是一份比外貌更能持久迷人的魅力。一个动听的声音应该是饱满而充满活力的,既能充分传递自己的感情,又能调动他人的感情。一个美妙的声音可以穿透心灵,让人印象深刻,从而增进交流所想达到的效果。而作为一名教师,语言的表达、声音的传递则更加重要,如何让我们的声音更有魅力,更能感染到学生,是每一名教育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2023年8月31日,我校的期初“岗位培训助成长”培训会特邀请周雅东老师为我们进行了“好音色 好未来”的专题培训。

周雅东老师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曾是长春电影制片厂配音演员,现在是凌源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主持人,也曾是北京卫视《少年朗诵者》的优秀指导老师,周老师对朗诵和语言表达有着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2023年3月我校的期初岗前培训也曾邀请周老师来我校授课,大家都收获颇多,今天周老师再次亲临授课,也让我们在专业领域上更上一层楼。

周老师从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朗诵技巧的指导。一是要改变自己的发音意识。我们每个人的发音很多时候都会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会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口音。周老师以“活、水、整”等字为例,针对我们东北地区发音特点进行发音指导。字音归音,读好每一个字才能更好地掌握一整句,再到一整段,最后到一整篇。一个好的声音会显示出一个人饱满的精神状态,从心改变,声音才会改变。

二是深刻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是丰富的课堂呈现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在作品的反复阅读和品味中,对文本的精彩语段、重点词句甚至是细小的标点符号,都要细细咀嚼,并通过深入地思考,读出每个空白处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品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的情味理趣,真正触及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深处,与文本内在的情感产生共鸣。只有我们自身的底蕴足够深厚,学生才会对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周老师以宋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例,指导我们如何在朗诵中传达出诗人所表达的高亢情感,老师们积极尝试,周老师逐字逐句点评指导,使我们的朗诵在气息、节奏、断句、情绪等不同方面都有了更大的进步。

三是情、声、气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理解作品,找准情感基调,再去找声音。“气”是呈现作品好不好的关键,如何控制好“气”?周老师讲授了三个关键的停顿: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性停顿。理论是内在的支撑,实践才是真正的呈现,所以周老师选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郑振铎的《别了,我爱的中国》两篇经典作品分别对我们进行朗诵指导,老师们逐段朗诵,周老师一一悉心指导。

课程的最后,周老师说:“文字不在研究在深究”,“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是好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是的,我们教师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自己也得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和阅历才行,那又何止是“一桶水”呢?那更像是源源不断的泉水,它会始终滋养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教师,他的语言一定是优美的,会让人如置身于美好大自然中,而如果一个音色浸透着丰富情感的教师,就更会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魅力,那他一定会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又怎能不让人如沐春风呢?

好音色,成就好未来。既成就了教师底蕴深厚、提升自我的美好未来,也定会成就学生感受幸福、求知探索的无限未来。

编辑:刘晓杰

图片:彭晓旭

初审:杨侠

复审:王远征

阅读 28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