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樵中初一父母学堂》第38课

明理樵中家校共育
阅读 28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给孩子制订的学习计划,要求不宜过高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当我翻到班级里一个叫紫铭的孩子试卷时,发现他语文只考了58分,可就在上次,他还考了76分呢。这孩子的成绩下降得这么快,一定是有什么原因。下课后,我找到了紫铭,想要给他做做思想工作。

        “你为什么经常逃课呢?有什么难言之隐吗?”我关切地问道。

        紫铭说:“我爸爸和我一起制订了学习计划。计划里的目标任务是,每次都要考90分。我虽然努力了,但是考不到90分还是要挨打挨骂。”明白了紫铭的“症结”后,我找紫铭的爸爸谈了谈。在协商之下,我们决定给孩子提出下次考68分的要求。我知道这个要求并不难,因为紫铭的基础还是不错的,只要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很容易实现这个目标的。紫铭也同意了,结果第一次考试他就考了72分,超过了68分的要求。紫铭非常高兴。

        这次考试结束后,我又把紫铭的爸爸叫到了办公室。因为我担心他会着急,再给紫铭制订出要求较高的计划,这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我问他:“您打算在这次后,给紫铭制订怎样的计划和目标呢?”果然,这位父亲脱口而出:“85分,我都想好了。”

        “不,孩子下次只要考78分就行。因为进步到一定层面上,再进步是很难的。他现在是恢复到了他以前的水平,所以这段时间的努力,他只需要把以前没有认真学习的知识重新拾起来复习一下,成绩便容易提高。但是当分数升到了一定高度时,他就需要加倍付出努力,需要啃更大的‘骨头’。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所以我们这次不能给他提过高的要求。”我耐心地给紫铭的爸爸分析。

        “老师,还是您说得对,我们就把他的目标定为78分吧!”

        果然,又一次考试结果出来了,紫铭这回又超过了“指标”,考了81分。就这样,我和紫铭的爸爸逐步提出新要求,紫铭的成绩也一级一级地上升,后来几次考试成绩都达到了班级里的中等、中上等水平。为什么要求孩子考78分比要求他考85分要好得多呢?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可以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逐渐学会适应。事实上,这在心理学上也是一种效应,叫“门槛效应”。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只有将孩子的长远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可以短期实现的小目标,才能够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人的积极性,不仅仅来源于实现目标的价值,更取决于实现目标的概率。”对于孩子来说,一旦小目标得以实现,他便会有动力和激情面对下一个目标,从而最终实现家长预设的长远目标。

        一些家长总是偏激地理解“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的含义,认为在为孩子制定学习目标时,如果把目标设得高一些,即便孩子暂时实现不了,他也可以达到一个离目标不太远的水平。有了这种心理,家长常常不切实际地把孩子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定得过高。因为学习计划目标过高,孩子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计划目标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必然会导致孩子出现不断冲击、不断失败的结果。久而久之,这种持续不断的失败必然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疾病——害怕实现不了目标而事负父母的期望,担心自己又会遭到父母暴风雨式的责骂,甚至会因为总达不到父母预设的目标面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或是产生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给自己制订的计划要求过高,最终却实现不了,这样的结果孩子一般很难接受。因为要求过高不仅难以执行,而且孩子心里容易没数,进而产生自卑感。有的孩子虽然制订了学习计划但没有执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计划订得过于理想;二是本人缺乏执行的毅力;三是周围条件不允许。当然,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可以依靠他本人的努力和他人的协助面加以解决。家长不妨指导孩子循序渐进地缩小与大目标的差距,这样孩子往往能比较愉快地接受。

        那么,怎样的目标才是合理的呢?首先,这个目标必须是“跳起来,能够到”的。不跳,激发不了孩子的积极性;但如果跳起来后还够不到,会让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在给孩子制定目标时,应考虑到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标定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定的余地。 千万不能好高骛远, 脱离孩子的实际能力。如果目标过高过大,孩子在努力时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会导致孩子因为反感、无望而放弃。当然了,家长也不应该将孩子的目标设置定得太低,否则不但不能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甚至会让孩子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或者对目标失去兴趣。

        而且,在为孩子制定目标时,不仅要了解孩子,还要尊重孩子。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家长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制定目标,从而激发孩子的进取心,并使其发现自身的价值。如果孩子实现了目标,孩子便会更有自豪感;如果他没有达成目标,孩子则会自觉分析原因,想办法补教。

阅读 28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