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清口是泗水入淮口。郦道元《水经注》称,淮、泗之会,所谓泗口也。古泗口,因泗水较清,又称清泗口,或称清口,在今淮阴区码头镇和杨庄一带。大家好,我是王浩驰,今天由我带领带领大家踏寻古清口故地,追寻古清口历史文化。
南宋黄河夺汴、泗和淮河下游河道入海。从此,“鹊窠鸠占”,淮、泗下游河道变成了黄河,淮河成了黄河的支流,淮河入黄之口便称为清口。由于黄、淮、运河交汇于清口,因而水沙变化情势复杂,运口又因治理的需要而游移不定,故清口又是黄、淮、运交汇之地的总称。
清康熙二十七年从骆马湖张庄运口至清口仲家庄,在黄河北岸遥缕二堤间开挖了中(运)河,三十三年移运口于杨庄,奠定了今天中运口的格局。为防止黄河泥沙的倒灌,里运口多次南移,清康熙时靳辅移至清口的烂泥浅上,到清乾隆朝才被基本固定下来。咸丰五年,黄河改道经山东利津入渤海,直到今天,清口一带的水利枢纽地位仍然没有大的变化。今天的清口主要指淮阴杨庄水利工程枢纽区,该区内建有杨庄闸、淮阴闸、淮阴一、二、三线船闸、淮沭船闸、淮阴第二抽水站等十多项大中型水利和交通工程,为淮沂水系间的调度枢纽。因为此处的文化底蕴深厚和自然景色优美,故2006年,淮安市规划为“古清口水利风景区”。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对治理淮河洪水高度重视。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国家开辟了淮河入海水道,修建淮河入江水道,大力治理洪泽湖,兴建了分淮入沂、淮水北调工程,在此背景下,淮沭新河、京杭大运河、二河、废黄河、盐河,这五条河在杨庄在附近交汇,中国乃至世界版图上独具特色的“五河口”便由此形成了,其中坐落着淮阴闸、淮涟闸、淮阴船闸、盐河闸、盐河船闸等10余座大中型工程,“五河口”成为了一处既能分淮入沂,又能淮水北调、江水北调,兼有航运、发电等多种用途的水利枢纽。
淮沭新河与古清口交汇,调整了古清口紊乱的水系和积垢已久的弊端,一举解决了淮河洪水北出路、大运河因缺水而断航、苏北涝水排不出、农田无灌溉水等问题。因此,五河口的兴建标志着清口枢纽的彻底废置,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清口枢纽的变革与创新。
从古清口到如今的五河口,服务对象从封建王朝统治者转变为人民群众;影响范围从掌控封建王朝命脉的资源输送线变为如今撑起苏北四市十三个县区的防洪、供水;承担功能由保漕、济运、防洪、防淤等演变为防洪、通航、发电、供水、灌溉、生态河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水利枢纽。
从古清口到五河口,承载了太多水利人的心血,可以说是一代代水利人的努力与坚守造就了这古今之变。如今的五河口,可以保证京杭大运河里运河、中运河段稳定、合适的航道水位,船只在五河口中转,可以通达江河湖海;淮河洪水可以通过淮沭新河入新沂河、古淮河等安澜入海;淮安、宿迁、盐城、连云港地区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得以保障,苏北四市乃至淮北地区已是粮仓遍布,幸福宜居。五河口一带俨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黄金道、南水北调的生命道、保障防洪的安全道、水清岸绿的生态道、安居乐业的幸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