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晚,7788收藏网上一枚正在竞拍的“普9型天安门图(5-1961)加盖‘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引起我的注意。
明信片正面收件人为:扬州市张堂巷25号黄河同志收,寄件人为:江都县江都镇人民小学。背面内容为:黄河同志,兹因我校风琴有所损坏,望你能接信后速来修理一下,以便利于教学。人民小学(原西街小学)校革组方文庆,1969.
11.10。销1969年11月11号江苏江都日戳。
方文庆,我好友方斌的父亲,原仙女镇人民小学校长,仙女镇财政所所长,现仍健在。
我立即通知方斌拍下了这枚明信片,相隔53年后这枚明信片又回到寄件主人的手中。
张堂巷原位于安乐巷西侧,皮市街东侧,现已不存,并入扬州田家炳中学校园内,位置在扬州田家炳中学东南侧。
明信片中的黄河同志,是不是我小时候,在仙女镇前进小学见过的那位风度翩翩,弹琴技艺飘逸,运指如行云流水的修风琴师傅?我的寻访证实自己的判断。
黄河(1918-2002),原名范宝泉、范静渊,笔名田丁。扬州市田家炳中学离休干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55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扬州市委员会副秘书长、综合科技支社主委等职。
黄河老师1918年8月20日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家庭的熏陶,热爱音乐,弹的一手好琴。
童年时代的黄河(左1)和哥哥在家中练琴。
1935年前后,黄河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期间,学习钢琴、风琴等乐器的修理。
1940年,黄河在福建考入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接受了的系统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该校1942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50年并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后改名为上海音乐学院)。
1937年至1948年,黄河在福建长乐第一民众中心学校、闽清简易师范学院、福建省教育厅、常熟淑琴女中、常熟教育部门任职。
1939年上海文化社出版了黄河的《抗战歌曲集》,1942年世界书局出版了黄河的《歌选》,194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黄河的《二胡曲集》等作品。
1949年5月参加革命,在无锡华中大学(苏南公学)任文艺干部。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江阴要塞司令部政治部文工团(海政歌舞团前身)任艺术指导。1950年7月,被分配到扬州中学任音乐教研组组长。1958年被调入扬州师范任教。
下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九师17团二营营部傅姓战友寄扬州中学黄河的军邮封,盖红色三野军邮团(263)站军邮戳,销1953年2月11日日期副戳。盖江苏扬州1953年2月12,11投甲点线齿投递戳。1952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九师在常州市体育馆召开建师成立大会,1953年3月18日,各团分别举行授装仪式,是我军第一个全新装备的摩托化炮兵师。(军邮封由郑万钟老师提供)
下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炮兵预科学校政治部(河北昌黎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直属政治干部训练大队)王姓战友寄扬州中学黄河同志的军邮封,销“中国军邮1953.11.16.21044”军邮戳,盖江苏扬州53.11.19.10投乙点线齿投递戳。(军邮封由郑万钟老师提供)
在扬州中学任教期间组建了《扬中合唱团》,编写了《合唱指挥法》、《音乐基础知识》、《视唱》等大专教材。
黄河(前排左1)与扬州中学合唱团同学,拍摄于1953.11.
课余时间黄河同志带领学生深入农村田头,采集整理出多首《扬州民歌》,传说如今脍炙人口的《好一朵茉莉花》、《拔根芦柴花》、《沙趟子撂在外》等三首扬州地区民歌就是黄河同志收集整理的作品(扬中校友俞竹筠的回忆)。
扬州市歌《茉莉花》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抗美援朝时期,创作了歌曲《捐献飞机大炮》,发表在上海《大公报》上。
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帮民间艺人整理、改编了《扬剧曲调》和《扬州清曲》百余曲,为当时繁荣地方文化作出了贡献。
黄河老师培育出的音乐界人才遍及全国各地,上海音乐学院王久芳、叶华利、万涛教授,前线歌舞团庄如珍、李文芳,扬大音乐学院王小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人士都是黄河老师的得意门生。
1958年3月黄河因右派言论,被认定为“右派反动分子”,开除公职,送东台琼港农场劳动教养,1962年5月,解除劳教,回到扬州,后一直无正式工作,以学校代课,修琴为生,用一部自行车走遍扬州地区内各县市学校,为基层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竭尽绵薄之力。1963年,身处逆境中的黄河先生还创作了合唱歌曲《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其授课的校园和社会上广为传唱,积极配合了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热潮。1969年
12月黄河全家下放兴化大垛公社劳动。
1979年中共扬州市委【《关于黄河同志因右派言论定为反动分子问题的改正决定》扬委发1979(063)号】为黄河同志恢复名誉,恢复公职,办理了退休手续。1996年落实了黄河同志离休后享受县(处)级的政治、生活待遇。
九三学社扬州分社关于李公白、黄河同志任职的决定。
九三前辈李公白老师
黄河老师参加九三活动。
晚年的黄河仍青春活力不减,在积极发现和培育音乐人才的同时,笔耕不缀,兼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曲艺音乐集成》江苏省编委,扬州清曲研究室研究员、扬州昆曲学社艺术指导以及扬州曲艺之友社作曲等职务,组建了扬州市老干部合唱团并担任副团长和指挥。
创作的《扬州之歌》弹词,《革命的厂,光荣的厂》、《香港回归祖国颂》等歌曲受到广泛好评。
文稿初成,做了个美篇,怀念为扬州音乐作出巨大贡献的黄河老师,感谢收藏家郑万钟老师,张镇安老师提供的珍贵藏品。感谢九三学社徐正宇秘书长,黄继林老师,于海,陈一丁等多位老师提供的支持和指导,感谢黄河老师的女儿张钰老师提供的资料,因时间久远和精力所限,很多疑团仍待了解,留待后面继续完善,欢迎各位指正,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