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潜,研而不教则空!今天上午学校举行了教研部主任的会议,所思所想及时记录
一线教师大都认为上好课,教好书就行,教研活动是教研员或者学校教科研部门的事,习惯于靠配合层面,又或者提出问题,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不了了之,没有实际解决问题。
我们常说的教研,深究到底有没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呢?又或者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教研的形式无外乎集体备课,观课,但都有一个重点就是“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点。课堂教学又提到学科建设,到底什么是学科建设?其实有横向和纵向之分,横向的(六个年级,班级,年级主任,班主任,以及管理层)纵向的(也就是各学科了),这么多学科有无具体的制度呢?又或者相匹配的选择、权利匹配呢?这都是大层面的,需要学校来完善或者权衡的!
回归正题,教研主题从问题中来,问题又来自教学实践!那这个问题是普遍性的共性还是独有的特殊的?
我们就基于问题经过教学实践,发现问题,依托教研解决问题,所以依托的教研活动怎样是最有效的呢?1.举行教研活动2.查找资料,查看别人的方法
找到解决方法,接下来开始谈谈教研中的问题
问题一、教研时,教师参与率不强,只听不讲,主动性不够?
解决方法:1.教研内容主题提前布置,群体知晓
2.人人发言,并且这个主持人要创设足够的安全感给发言人(避免担心自己说的对不对?或者他们资深的还没说我这小年轻咋好意思)
总结:像这种集体的教研共创式教研要即任务化又小组化,任务化即任务要清晰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化就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即每个小组水平相当,小组内又要参差不齐,有学科带头人,有骨干,有新手教师,小组相当于问题包班,讨论得出结论,最后就是评价,评价很重要,比如在教研中提出问题或者有建设性建议要在教师评价中体现!
问题二:教研规划问题,有时候各学科的教研突然的被学校或者其他原因打乱
解决办法1. 学校要先规划一学年的教研主题,学科计划
例如:本学年的时间长,那我们的活动是否需要前移
问题三:教研质量不够
解决方法:
校本教研三要素: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先有自己的成长日志遇见问题记录反思实践,然后解决不了的同伴互助,最后就是专家引领;或者学科带头人
问题四:怎么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不可能三角理论”即既要高品质,又要用时少,还要很轻松
集体备课
原则:基于课标、基于研究、基于合作
产出:教学方案,ppt,作业
怎么背?个人主背,按单元或者按重点?
无论怎么背,最终每个人都要依据原则,产出一系列的内容,最终资源共享,经过时间的累积,形成知识共享库
问题五:大小教研的平衡点?
优点:聚焦,缺点:衔接
解决方法:1.每学期做什么,目标1~6分段实施
基于上面的记录自己的教研有一些想法:
1.让同组人员明确教研主体是自己,每次每人可以提出自己课堂上出校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想法做法
2.教研主题提前公布给大家,让大家提前思考准备好,有些问题可以分组来解决实施
3.本学期时间长,那我们的运动会体育节篮球联赛这些内容是不是可以放在上学期?
4.水平段教研一定要每次明确主题比如第一次就是制定计划,同学段要上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第二就可以是听评课,第三就是根据各自特长带领老师们共同成长
针对目前较为棘手的大课间问题就可以这样,尝试,思考,实践,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