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池。”李商隐笔下的《夜雨寄北》,让巴山风雨在晚唐大火了一 把。诗中的巴山即是缙云山,而那一池秋水,经历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成就了现在的美丽黛湖。
明媚的阳光普照着大地,用它温暖的大手唤醒了万物,在一片鸟语花香之中,我和爸爸经历了山路十八弯,终于来到了此次的目的地——黛湖。
刚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面碧绿的镜子,四周青山环绕,天空中飘过几朵形态各异的白云,仿佛是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对镜贴花黄”。黛湖旁伫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清楚地刻着“黛湖”两个大字,仿佛是一位出征归来的将军,还来不及卸甲,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心心念念的姑娘。
湖中,时不时会有两三条小鱼钻出水面,摇摆着灵动的尾巴,溅起朵朵浪花,调皮地跟我们打着招呼。一阵阵微风吹来,带起鱼鳞般的波纹,甚是美丽。
00:14
走在岸边的林荫小道中,风儿带来各色花香。树林间,此起彼伏的蝉鸣声,仿佛正在开展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排排高耸入云的大树笔直地站立着,仿佛是一群等待检阅的士兵,威严而不失亲切。脚下的彩虹小路,走上去整个人都变得轻盈了,自己仿佛变身成了一只蝴蝶,在 “彩虹”上翩翩起舞。
00:18
如果说黛湖的美是大诗人李商隐赋予的,那么,黛湖的魂,就是卢作孚爷爷一手铸就的。
在那个艰苦的时代,卢作孚爷爷亲自组织和运筹,跨谷,截流,筑坝,经过几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重庆第一座重力坝水库。它承载着北碚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
不知不觉间,就踏上了归途,黛湖的美景,却依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那青山绿水,游鱼飞鸟,参天古木,还有那厚重而古朴的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