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虽然天气高温依旧,但似乎感觉凉爽已经来临。趁着暑假还未开学,我们全家和女儿的闺蜜大人小孩共七人,收拾行装,开始了期待已久的皖南自驾行。
皖南,一个山青水秀的江南宝地。黄山、九华山、三河古镇等许多地方我虽去过,但都来去匆匆,总感觉意犹未尽。这次旅行,我们不到知名的水乡古镇凑人气,而是选择了有特色的小众景点呈坎西溪南镇古村落,体验民宿,寻溪访幽,满足孩子们休闲戏水的愿望。
石 桥 村
在皖南,遍布着许多知名或不为人知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以其独有的悠久和古老、清新和温润、靓丽和纯朴,展现着千百年来中华古建筑文化的风采和魅力。
不同于北方古村落的简朴粗旷、浑厚大气,江南的古村落优雅委婉,浸透着少女般的清秀和灵气。这与其历史传承和地理环境相关,也有着地域文化内涵和背景的不同。
8月13日早七点出发,一路高速疾驰800多公里,于下午五时,我们到达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
石桥村位于西溪南镇黄山南麓,丰乐河畔,是西溪南镇所辖六个行政村之一。距黄山高铁北站仅有3 .5公里,交通便利。一条乡村公路穿村而过,宽阔的丰乐河环村而流。河岸处,枫杨林高耸挺立,绿荫成片。因村中间有两条小溪,极象琴的两根弦,又名“琴溪”
相传,明朝时期富商“黄百万”嫁女去辛墟村,为过河方便捐资修建了一座石桥,从此这里成了交通要道,石桥村由此而来。民国时期石桥被洪水冲毁,仅剩对岸引桥。如今,新的石桥横跨大河两岸,气势恢弘,续写着石桥村的未来。
石桥历代重教兴文,文风昌盛,宋代有一家三进士,又有“文昌阁”,现尚存明代廊桥“观音桥”等遗迹。如今的石桥村,农民勤劳致富,发展特色农业,大兴蔬菜大棚,成为黄山市无公害农业重点蔬菜基地之一。
预约村中民宿客栈“静隐听枫”,一个好听文雅的名字。楼房徽派风格,木板竹品装饰,古香古色,皖风浓郁。宽敞整洁的客房内,清新典雅,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民宿内还设有客厅、茶台、书柜和字画,凸显了房主的文雅和志趣。窗外小花园里,盆景花石凉伞桌椅点缀其中。盆景菏花已经凋谢,饱满的莲蓬低垂摇曳。远望,窗外一条大河若隐若现,茂密的枫杨林,绿草茵茵,满目翠绿。
民宿主人热情好客,真诚朴实。网名昵称“静隐听枫二哥”。为迎接我们的到来,特意准备了丰盛的晚餐,酒糟鱼、毛豆腐、清炖鸡、笋干肉等当地特色菜,菜鲜味美,清爽可口。几个小孩手不停筷,直呼“好吃”。 “二哥”还热情的向我们推荐游览路线,哪些必去,哪些可去可不去,发到我们的手机上。并一再嘱咐到这里就像到家一样,有什么事尽管说。
在皖南,这样优雅时尚的民宿很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生活的品位和舒适。虽然价格不菲,但游客仍络绎不绝。
久居喧嚣的城市,落座于僻静的古村落,紧张忙碌的心情得到缓解,有一种难得的清静和安逸,路途的疲惫也一扫而光。如今,为了工作和生活,人们面临着诸多的生活压力,终日忙碌和打拼,像一架停不下来运转的机器。生活不易,但适当的调整和休息也是必需的。
安顿好住宿,我们匆匆来到河边。有人在垂钓,有人划着小船在捞水草。我后悔来到江南怎么能忘带漁具?我问垂钓者,钓到了吗?他得意的指了指水桶,我向桶内望去,空空如也。钓者急忙查看,自言自语说,跑掉了跑掉了。拨开草丛仔细寻找,一副懊丧的表情,并自嘲地笑起来。
几十米宽的河岸上,长着许多枫杨大树,遮天避日,一定有很多年头了。河水在晚霞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几只黄牛在悠闲地吃草。徽派民居在河水中泛出美丽的倒影,似一副水墨淋漓的山水画。
不远处的拦河坝上,清澈的河水从石墩间缓缓而流。喜欢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几个孩子早已按捺不住,兴奋的趟入水中嘻耍起来。看着她们天真玩耍的模样,使我想起了我的少年时代。
那时,在我所住的城区有许多坑塘和溪流。放学后,小伙伴们经常在坑塘中捉魚玩水。如今,随着城市的扩展,满眼都是钢筋水泥,坑塘早已没了踪影。对于学业繁重的孩子们来说,能够自由自在的在河溪中玩一次水,是很难得的。
清晨,像往常一样,我早早起床外出散步,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漫步于石桥村,晨曦初上,空气清新,安祥静寂。道路上,偶有汽车和行人通过。民居房前屋后,种满了各种蔬菜,高低错落,郁郁葱葱。偶见农妇在整理菜园,村里基本上见不到人。同大多数乡村一样,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创业了,这是当前农村的普遍场景。
拐进村中小巷,错落有致、白墙青瓦、翘角高耸的马头墙,徽派韵味一展无余。一座古老的石桥下,纯净的河水边,几个农妇正在青石板上洗衣服,劳作中家长里短,溪水上不时飘来一阵笑声。田野上,渠道纵横,大棚成排;纤栢田野,稻穗飘香;青山绿水,清新亮丽。
行走在丰乐河堤步道上,一簇簇枝藤花开正艳,石板桥上人来车往,村中的二期丰乐河整治工程正在建设。石桥村,这个平凡的古村落,处处散发着勃勃生机。
西 溪 南 村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来到十几公里外的西溪南村。
西溪南村是西溪南镇一处知名的古村落,始建于唐,迄今有近1200年历史。这里保存有一百多处明、清建筑,拥有一处国家重点保护单位老屋阁及绿绕亭。丰乐河纵贯全域,沿河而下拥有四条古堨,河畔拥有近千亩天然枫杨林湿地。
西溪南吴姓是这里的大姓,出了很多高官,可谓“满朝朱紫贵,江淮金银山”,是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然而,太平天国的战争灾难使这里走向衰落。许多建筑和花园被毁,仅10座明代建筑和100多座清代民居被完全保存下来。吴家在扬州金陵及运河从事盐业、开设当铺、从事米布贸易。致富后,回到家乡兴修祠堂,兴办学校,使这里逐步走向繁华。
西溪南村丰富的水资源,滋养着土地和万物。古时候,这里被誉为“歙邑首富”的徽商聚集地,是古代徽州比较富裕的地方。村子里的人喝着清澈的溪水,吃着自种的蔬菜,过着安逸的生活。
走上村口一段百米长四、五米宽的石板桥,宽阔的河水奔涌流淌。桥头处一条河溪清澈见底,二三十公分深的水流,给孩子们提供了上佳的玩水之地。家长带着孩子走到这里,无不被溪流所吸引,她们大多都是为水而来。孩子们纷纷走下河道,有的水枪喷射,有的淌水嬉闹,有的静默玩水。观景访古对儿童来说并不重要,水中玩乐是她们最开心的。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山水溪流,水何其重要。正是这晶莹剔透丰厚充沛的水,使西溪南村充满了灵性和活力,展现出了温润清新的大自然风貌。清新的环境和水源,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和人文景观,给喜欢探究历史和游山玩水的游人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好去处。优雅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许多画家、作家来此创作。
穿过村首茂密的水口森林,沿着小径边看边行,古朴的民居与林立的现代化的商铺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副古今交织喧嚣热闹的现代场景。许多绘画服装摄影等文旅产品,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首选和网红打卡地。河道两旁,片片高耸粗大的杉杨树和湿地,湿润苍劲,青苔满树,原始古朴。青山绿水是这里的资本和本色。从村里遥望远处,山峦连绵起伏,溪水环绕,似一副风景绝美的徽州山水画。
游客们来到西溪南,崇尚大自然,访古寻幽,赏景玩水,趋之若鹜,流连忘返。
呈坎八卦村
从西溪南村出来,我们游览的兴致不减,行车半个小时,到达久负盛名的呈坎八卦村。
村头,一座木质门楼上,写着“呈坎八卦村”几个大字,一对楹联上写着:“登灵山福佑天下,游呈坎一生无坎”。一片开阔地上,一排青色民居映入眼帘,有一种异样神秘的感觉。虽然我对风水八卦知之甚少,但先入为主的八卦玄机,促使我急切地想去探究和了解它。
据了解,《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一”符号组成,名称分别是乾、坤、离、震、巽、艮、兑。代表古人最敬畏的天、地、山、泽、雷、风、水、火等八种自然景观,还能代表方位、阴阳、时节、男女、长幼等以及人体上,可以说这八个字是无所不包,无所不代。风水好坏、人生吉凶、家庭福祸、仕途升降都与它们有关,实在是特别神奇。
在我的意识中,八卦是一种玄学,神秘而微妙。在当今社会,时常出现的所谓名人的“八卦”新闻,极尽扑风捉影、似是而非、故弄虚玄、无中生有等手段,让人扑朔迷离,吊足和吸引着“吃瓜”群众的胃口和眼球,成为饭后茶余的谈资。
其实,八卦作为《周易》的一部分,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及民间的预测、占卜等广泛领域,闪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和劳动人民的不懈探索和智慧成果,有着其积极的意义。 八卦村就是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等多方面展现了“八卦”的外在和内涵,有着深奥独特的一面。 被称作“中国风水第一村”。
呈坎八卦村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早在宋代就被著名理学家朱熹赞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在古代,呈坎八卦村叫龙溪村。古老的龙溪河就像玉带,从村子中间穿流而过,呈“S”形,就像阴阳八卦的分界线一样。八卦村在八卦的八个方位,分别耸立着八座大山,青山绿水共同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八卦阵。
整个村子按照《周易》“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来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三街、九十九巷,纵横交错,宛如迷宫。初来窄到的游人,如果稍不留意,就会迷失方向。
走到“八卦八门”,这是一排平房相连的八个房屋,外侧八个门,内部圆门相通。房首墙上写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站在尽头纵向望去,八个圆形拱门贯通相扣,蕴含玄机,给人无限联想。
八卦八门,一门一乾坤,一卦一人生,自古以来被誉为探索发现生命玄奥,感悟人生未来先哲圣言的神奇之地。八卦作为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阴阳组成八种形式,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阴阳八卦的奥妙和玄机,让人好奇让人思索。看着民居内展示的八卦图片说明,似懂非懂。村中一个偌大的莲花池塘里,莲花盛开,叶翠摇曳。莲花丛中一条窄小的河道,弯弯曲曲,又似一个八卦阵。
我们租了一只竹笺,在船夫的划拨下缓缓驶进莲花塘。弯曲的水道,清澈的塘水,近在咫尺垂手可得的莲花莲蓬,岸边小桥亭阁,仿佛进入了仙境。
坐在竹筏上,荡漾在莲花池中,沉浸在八卦玄学中,悠悠哉哉,浮想联翩,这是一种怎样的闲情雅致?
村中一面壁墙上,书写着“游呈坎一生无坎”,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全家人以此为背景,留下一张宝贵的合影。
时至中午,顺着小巷东拐西拐,慕名来到一家民居餐馆。小店生意兴旺,食客很多。我们特意品尝了当地的臭鳜魚、杂锅魚等特色菜。据船夫介绍,在八卦村,近几年民宿饭店兴起,如今已有二三百家。
当日预报说有中雨,午后不久果然雨水而至。据说有一段未下雨了,这是一场久盼的雨。江南的雨说下就下,说停就停,本来就是一个多雨的地方。然而,雨越下越大,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但我们游兴未减,反而增加了雨中赏景的乐趣。打着雨伞行走在迷宫一般的巷道里,左转右拐,听着哗哗的雨水声,雨丝朦胧,脚下水珠飞溅,别有风情。
大雨不停,距停车场还有一段距离。我和图图(外孙)步行几公里到停车场开车。一路急走,雨水加汗水,“老外”直呼太累了。我想,旅游看似休闲自由,其实并不轻松。而人们依然乐此不疲,情愿找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人生意义的境界追求。旅行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享受。
坐在汽车上,望着渐行渐远的八卦村,云雾飘缈,像一个棋盘,盘垣在皖南大地上,清新而神秘,神奇而迷人。
许 村
次日,在民宿主人的推荐下,我们来到距此不远的古村落许村。天气依旧炎热,村中游人很少,基本上算是专场了。
村口,一块巨石上篆刻着“国家级旅游景区——许村”。右侧高大的牌坊上,书写着“薇省坊”三个大字,不远处的“三朝典翰坊”,匾牌书写着“三朝典翰”,背面书写着“奕世承恩”。
牌坊,是皖南古村落特有的标志之一。它以特有的建筑形式,蕴含着江南地域文化的深刻内涵,官赋及家族民风赋予其一定的纪念褒奖意义。许村历史悠久,现有彤史垂芳坊、大郡伯地门坊、高阳桥、双寿承恩坊、大观亭、五马坊等技艺精湛、规模恢弘的元明古建。
许村源于东汉,古称富资里。南朝梁监中年间,新安太守任昉,辞官归隐于此,村名遂为昉溪。唐朝末年,嗣后人丁兴旺,改名“许村”。
薇省坊,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四柱三间三楼,宽8.8米,高11米。花岗岩铸造,雕刻精美。该坊为嘉靖元年进士许琯立,徽省即唐,宋对中书省的雅称。坊名“徽省”,指许琯曾官至湖广参政,持官“清正”,后嘉靖赐建牌坊。
建于明代崇祯十四年(1641)的三朝典翰坊,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牌坊的主人公是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典翰汪德章和许村奇人汪伯爵。汪伯爵为唐越国公汪华五世孙汪伦(李白《赠汪伦》)的后裔,纳妾胡氏,不仅貌若天仙,而且天生体香,人称“香姑”。崇祯听闻下令招京纳为贵妃。汪伯爵为避免灾祸,忍痛割爱,以妹相称。后汪又纳吴氏。崇祯十年,香姑病危,急招汪和吴氏进京。吴氏有孕在身,由于途中劳累提前产下一子。三天后,香姑召见侄儿,求崇祯起名。碍于明末布衣不得面君之嫌,崇祯点为典翰,(即宫内书记官,雅称典翰)赐名德章。由此,汪德章就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小的典翰。
彤史垂芳坊,嘉庆十九年(1814年),为两柱单间三楼冲天式牌坊,宽4米,高5.5米,花岗岩,子版上西面书“彤史垂芳”,东面书“冰寒玉洁”。大郡伯地门坊建于明代,为四柱三间无楼牌坊,宽9.6米,高8.6米。粱枋等处雕刻细腻,花团锦簇。三层房檐皆四角翘起,字板上书写“大郡伯地”。
走进村中纵横交错的小巷,清一色的白墙青瓦马头墙,鳞次栉比。巷内的古宅门上,订有标牌介绍。屋内雕梁花柱,空无一人,可自由参观。进入古宅中,古老的建筑和家具,斑驳而凄凉,有一种穿越之感。
正走着,一块写着“大宅祠”的标牌,引起我们的关注。标牌旁,一块黑底木牌上,刻写着几排烫金大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2军35师师长李德生演讲会堂旧址”。让人没想到,在这偏僻的古村落里,曾经蕴藏着革命的力量。
大郡伯地门坊前广场平台墙上,有许多古代和现代人物绘画及介绍,他们是和许村有着密切历史渊源的古代先贤、达官贵人和现代名人。许村过去曾经的辉煌,如今以这样的形式展现,历经风雨,时过境迁,令人感慨。
来到村中的高阳桥,奇特的造型引人注目。高阳桥属于廊桥,建于许村西溪之上。最初由元代处士许村人许友山(许洪寿)所建,开始是座双孔石墩木桥。明代弘治年间,义官许克云改为石拱桥。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重造,改号高阳桥。桥廊内中间和南侧设有佛座。桥上和天花板上,彩绘游龙飞凤。桥廊设窗,且越靠廊门窗洞越小,据说是设计者以调和廊内气压的一种方法。宋式官帽的桥廊造型,稳稳地戴在平顶之上。“官帽”取天圆地方,由此可见兴建者的独具匠心。
许村古村落,采用传统的风水理论,整个村落布局保留着“临水而建,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基本态势。 站在村头向远处瞭望,群山帷幄,田野浓荫,河流环村而过,安详静谧……
许村,虽然不很知名,但它是中华瑰宝中宝贵的一颗,有其不可多得的历史价值。黄山不仅只有黄山。这些平凡的古村落,需要人们不断去关注它、了解它。
202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