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小秘密

背梦前行
创建于2023-08-30
阅读 4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除夕吃饺子是北方农历新年的传统,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煮饺子然而煮饺子也是技术活,里面蕴含大量的化学知识。

      饺子皮和馅料材质不一样,熟成的原理和时间并不同,这就是煮饺子的难点所在。要把饺子煮好,涉及到很多化学知识,如果你不信,听我慢慢道来:


       饺子皮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当水温高于53℃时,淀粉的内部结构就发生变化,原来的高分子会形成单分子,最终形成均匀、具有粘性的糊状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糊化”,饺子皮发生“淀粉糊化”后就会变得松软没有嚼劲,甚至会发生破损而“露馅”或煮成糊糊的现象。

民间有很多煮饺子的要诀,最基本的要点是“先煮皮,后煮馅”。

煮饺子先把水烧开再下饺子,饺子下锅先盖上锅盖煮一、两分钟,待饺子皮基本熟了,再揭开锅盖煮饺子馅,这就是“开锅煮馅,盖锅煮皮”。开着锅时,饺子表面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散热快、饺子皮就不易出现“糊化”现象,而饺子馅由于包在皮内,热量不易散出,能保持较高的温度煮馅。这样煮出的饺子,皮不破汤不浊,饺子的皮与馅才能达到恰好熟的状态。

       当水开的时候,这时候就有一个技巧了,那就是“点水”,即煮沸水后加上几次凉水。加入少量凉水,能使饺子皮瞬间冷却,淀粉的表面组织得到强化,有效减缓“淀粉糊化”,确保饺子皮保持筋道有嚼头。此时饺子内的馅料隔着面皮温度却不会骤降,当水温度再次升高后,馅料就得到了持续加温,最终煮得熟透。

到这里,香喷喷的饺子就快煮好啦!除了温度、面粉的品质等因素以外,NaCl等物质也能有减缓淀粉糊化的作用,煮饺子在水烧开后放进适量的盐(也可以先放入一些大葱尖),待盐溶解后,把饺子下到锅里,也能有效的防止破皮、糊锅的问题。

看到这,你是不是会发现制作饺子的过程中蕴含着精妙而有趣的化学知识呢?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要想包出美味的饺子,调好饺子馅也至关重要。很多人常为饺子馅出水太多烦恼,做好以下3个环节便能轻松解决。

阅读 4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