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机缘巧合之下观看了本地自拍的警示教育片,讲了近年发生在身边的挪用公款、收贿受贿等典型案例,近日,又不断听到、看到某些领导干部落马、被查的消息,当中的党员干部甚至领导干部,从“人民公仆”到“阶下之囚”的堕落轨迹令人深有感触。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一员,思考党员干部如何保持初心,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真正做到揽镜自照、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在新时代赶考路上行稳致远,笔者认为至少要把牢“四关”。
一是要把牢"信念关”。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典型案例中,有些年轻领导干部本来兢兢业业、克已奉公,但因仕途顺利,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掌握权力,一时得意忘形,甘受商人围猎,最终堕入深渊,亲手段送了大好前程。还有些机关老人认为自己身份高人一等,得到的物质财富却比身处机关之外的人少,由此产生了不满情绪,特别是当面临快要退休、晋升空间狭窄时,产生了再不进行权力变现就晚了的想法,由此产生了侥幸心理。因此,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把资本对公权力的追逐当成了对个人的追捧,把“权由民所赋”抛在脑后,罔顾公仆意识,不以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心态对待和使用权力。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常补精神之“钙”,固牢思想之“元”,守住为政之“本”,牢记公仆之“责”,不以追求个人名利作为从政的内在驱动力,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认真负责态度与纯正感情,从心理上筑起反腐的第一道高墙,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滋生。
二是要把牢“小节关”。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一个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往往都是从小事不注意、小节不检点开始的,都经历了由小错到大错、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典型案例中,有些党员干部在一开始还能做到规规矩矩、谨言慎行,但遇到偶然机会收受小恩小惠,吃了不该吃的饭,去了不该去的地方,拿了不该拿的红包,却未被揭发,便认为这些小节不属于贪污腐败的范围,或者认为这些“零碎钱”是自己应得的辛苦费,从而放松警惕。时间越长,“零碎钱”越敛越多,心理接受能力就越大,心理防线反之越来越往后溃退,久之便不知不觉深陷于腐败的泥淖之中,最后堕入深渊,万劫不复。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逢年过节时的一包烟、一瓶酒,给孩子的一袋零食、一个玩具,看起来确实是“小意思”,不值多少钱,实际上“小意思”只是诱饵,背后往往隐藏着拉拢腐蚀的“大意思”。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小意思”,党员干部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违规收受的礼品礼金数目再小、手段再隐蔽、理由再动听,都改变不了违规违纪的事实。对于小毛病、小陋习、小错误,要经得起诱惑,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做到心不贪、口不馋、手不伸,自觉抵制“小意思”背后的隐形腐败。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自觉抵制不良作风与贪腐文化的绝不不向消极恶妥协,免得“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恶”将来发展成“大恶”。
三是要把牢“爱好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当今因“爱好”成陷阱而落马的领导屡见不鲜。一些警示教育片中,有的领导干部喜欢打牌,不法商人就陪着通宵打牌、大把送钱,领导干部还自认为牌技好、运气好;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喝茶,不法商人们就全国各地搜集好茶,经常邀请其品鉴,一来二去就喝成了知音、结成了密友。其实这些都是不法商人专门针对领导干部,以共同爱好为名培养感情、打开缺口、进行围猎,最终润物细无声地把领导干部拉下水。爱好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有点爱好是正常的,党员干部也不例外,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不能等闲视之,不能过度放纵,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投其所好者所诱,若不自慎自警,被别有用心者利用,往往会成为打开思想道德防线的一个突破口。
四是要把牢“亲友关”。论语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一些警示教育片中,领导干部的身边亲朋好友,有的担任政治捐客,在选人用人上打招呼;有的扮演二道贩子,在工程项目上提篮子;有的充当利益伙伴,在不法经营上搞合伙,形成了违法利益共同体,最终共同身陷囹圄。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朋友交往要注意把握分寸,党员干部交友必须讲原则,不要把个人交往与行使公权混在一起,感情用事。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慎友择交”,坚决远离政商互通的"微信圈"、相互提携的“老乡圈”、任人唯亲的“酒局圈”、虚荣世俗的“球友圈”,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做到交友有数、交友有度,多交一些益友、诤友、基层群众朋友,做到见贤思齐、择善而交、择益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