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是由没有药效、没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制作而成,外形与真药相似。
安慰剂效应:又名伪药效应、假药效应、代设剂效应(英文:Placebo Effect,源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将安慰”)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提出,亦理解为“非特定效应”(non-specific effects)或受试者期望效应。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01:59
在现实生活中“安慰剂效应”随处可见。几个很少接触乡村环境的城里人到野外郊游,到达山腰时,他们为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和迷人的风景所深深吸引。休息时,其中一人很高兴地接过同伴递过来的水壶喝了一口水,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山里的水真甜,城里的水跟这儿真是没法比。水壶的主人听罢笑了起来,他说,壶里的水是城市里最普通的水,是出发前从家里的自来水管接的。这种现象说明,我们在对现实进行分析的时候,很明显地搀杂了很多个人因素,包括我们的期望、经验和信念等。
在心理咨询的应用上,心理医生说服患者相信治疗会使他们身体症状好转,或者提供安慰剂的方式能够增强其心理效果,安慰剂药物或医疗过程的效力会大大提高。例如:注射安慰剂比服用安慰剂通常效果要好,因为注射药物比吞服药片能产生更大的心理影响。研究发现,以药片的方式服用安慰剂时,其颜色、大小和形状都会影响其效果。
在教育中,既然要让学习者喜欢上学习材料,那就应该利用好安慰剂效应。不管学习者的实力有没有提升,至少要让他觉得自己的实力提升了,学习过程也很专注、开心,这样他才会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