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的沉淀 芭蕉初级中学2021级1班  姚兰芯羽

用户12634627
创建于2023-08-30
阅读 2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博物馆是历史的守卫者,而我们则是历史的见证者。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回顾我多姿的假期生活,去了多个城市,万州、成都、常州、南通、宜昌······,也去了许多有意义的地方,图书馆,景区、水电站还有博物馆。

     我有幸来到了《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所描述的地方——长沙。

        

     要真正彻底的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那么当地的博物馆是一定要去的,所以我们慕名来到了湖南省博物馆,现名湖南博物院。

     湖南省博物馆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书画等最具特色。

    

       刚走进大门,我们便看见了矗立在远处的宏伟建筑。屋顶像一双正在飞翔的双翅,颇有“鹰击长空”之势。中间明净的玻璃折射出城市的样貌,两边石制建筑独具特色,长长的走廊仿佛昭示了漫长的历史之路。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兴奋,我急急地向前冲去,拨开人群,呼啸的风从我耳边擦过。


       走进博物馆,那种由内心发散而出的,对湖湘文化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早就对远近闻名的马王堆汉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动地搓了搓手。

       

       图腾将我带入了时间的长廊,感受到了文化艺术的魅力,见证了历史的守护!

  

     向下俯视洞中的墓穴,沙漏般的长廊让我感到新奇。 

      沿着长廊向下,迎面便看见了可爱的小偶人。小偶人以保护姿态守护着这千百年来的墓穴,抵挡着侵略者的入侵。在如今它的形态可能略显滑稽,但在这几千年来中,它忠贞地守卫着身后的亡灵,从未远去。 

      而后,我们便来到了重头戏——辛追夫人。 湖南省博物馆中,最出名的就属马王堆汉墓女尸。那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辛追夫人的遗体。辛追是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1号的墓主。

      而令人震惊的并非她的身世,而是她的遗体。那遗容,千年不朽,光亮如新,是人类防腐史上的一大奇迹。据说辛追夫人出土时遗体保存完好,形体完整,甚至当时皮肤有弹性,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关节还能活动。她安详地躺在那里,好似一个酣睡的睡美人。

     我看到了辛追夫人的墓穴,四层墓穴使整个棺变得高大沉重。而使辛追夫人尸体一直不腐的秘密就在于此,棺里含有许多化学物质的液体才使尸体长久保留。

       在我思想正遨游于千年之前的时代时,又晃眼看见了T型帛画,周围围绕着人群,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这幅帛画内容清晰,寓意丰富展现了当时人对天上人间地下的理解,展现了西汉人的精神世界。画面充满自然气息、神秘色彩和浪漫色彩。多重古代神话和人们永生愿望浑然融合。”在我心目中帛画相当于现在的幡,是通向天堂的媒介,体现了通向天国的仪式和途径。

        随着讲解员移动的步伐,我们来到了“素纱单衣”前。素纱单衣是至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是西汉时期纺织顶峰之作。最奇妙的是它的重量,整件纱衣只有仅仅49克,相当于一个鸡蛋的重量,而且它薄到几乎透明,将它折起来甚至可以放进火柴盒。这种技艺即使是放在当今也是难以做到的。

        观完马王堆,随着人群向下,继续我们的探索之旅:

       光鲜亮丽的器具,代表了汉代髹漆业的最高水平;华丽的丝绸,展示了纺织技术的惊人成就;浪漫神奇的帛画,叙述了神秘的天国幻想与永生的渴望;翰墨飘香的帛书,传承了先哲的学识和智慧;还有那少数名族的衣服银饰,也体现了湖南是个拥有多民族文化的一方土地。

         我驻足得最久的地方,就是那赋有诗词的那面墙上。第一眼,我被墙上的诗词所惊艳;第二眼,我为我们湖湘文化而骄傲。秦观登临旅舍,感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在羁旅的怅然之中,无奈地叹息着。屈原在洞庭湖边,闲散时,总有几声因忧国忧民而流露出的感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可无论是秦观还是屈原,无论是郴州还是洞庭,它们都是应该骄傲的,应该为了我们整个潇湘的文化而骄傲。

     走出诗词的一平一仄,在恋恋不舍中还是走到了终点,有些怔然。之前我一直无法真正理解陆游的这句诗,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它的寓意。我们泱泱华夏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博物馆保护着历史,我们见证着历史。但我们的故事不仅止于此,更有以后,更有将来!

阅读 2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