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城(1)宪法广场,大神庙,艺术宫,邮政宫

浮云
编辑于2023-09-06
阅读 3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墨西哥城宪法广场,总统府所在地,国旗在这里每天升降

墨西哥城主教教堂,拉丁美洲最古老的教堂

这里既有政府办公楼

又有商业区

步行街的起点

繁杂的老教堂门面

主教教堂

主教教堂

主教教堂

主教教堂

主教教堂

上午10点钟赶到总统府接待处等剩票。总统府只接受Email 订票,或排队等余票,那天是星期天没有余票,而且英文团仅一个,11am。只能看明后天有没有机会。只好顺广场溜达,小贩已经开始摆摊。

大教堂边土著民正在进行宗教仪式

仪式上看起来很正式

仪式上既有乐器伴奏,又有人低吟……

01:20

宗教仪式

仪式举行的地方就在大神庙(Tempo Mayor)入门口

大神庙是墨西加人在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即现在的墨西哥城)的主要神庙。

这座神庙在金字塔的顶部建有二个神殿,并有独立的楼梯。它同时供奉战神维齐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和雨神特拉洛克(Tlaloc)。

第一座寺庙于1325年之后开始建造,并被重建六次。1521年,这座寺庙被西班牙人摧毁,墨西哥城大教堂在其原址上建成。

1978年电力工人在挖坑时发现遗址后进行挖掘,发现很多石像,陶器,珠宝。政府专为此建立了博物馆。


198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里毕竟是墨西哥的根。

1978年2月21日,电力公司的工人们正在城里一处地方进行挖掘,挖掘机在两米多的地方挖到了一块巨大的前西班牙石盘,直径超过3.25米(厚30厘米,重8.5公吨。石头上的浮雕后来被确定为维齐洛波奇特利 (Huitzilopochtli) 的妹妹科约尔克奥奎(Coyolxauhqui) 所画,其年代可追溯至15世纪末。


Coyolxāuhqui石盘的发现引发了由政府委派爱德华多·马托斯·蒙特祖马 (Eduardo Matos Moctezuma)指挥的大规模挖掘工作,以发掘大神庙(Templo Mayor)。

科特利库打扫神殿时,一团蜂鸟羽毛从天而降。她怀上了阿兹特克神维齐洛波奇特利。她的大女儿科约尔克萨基得知她怀孕的消息后,觉得羞耻,科约尔克斯基决定杀死科特利库。听到袭击的消息后,怀孕的科阿特利奎奇迹般地生下了一个完全长大并武装起来的维齐洛波奇特利,他从她的子宫里跳出来,挥舞着他的盾牌,他的飞镖和他的蓝色飞镖投掷器,杀死了科约尔克斯基,斩首并将她的尸体扔到科阿特佩克一侧:“他刺穿了 科约尔克斯基,然后迅速砍下了她的头。它停在了科特佩特尔的边缘。她的身体坠落到下面;它摔成了碎片。 她的胳膊、腿、身体的不同地方都倒下了”。这个石盘讲述的就是这个神话。主要对特诺奇蒂特兰的敌人起到了警示作用。


这块彩色板显示人体分割的部分

阿兹提克冥界之神俗称死神,畅心露肝。

鹰武士,当时是社会上一个高级阶层,有专门的鹰殿。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展览徽标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大神庙博物馆藏品

中央公园边上的 Palacio de Bellas Artes (艺术宫)是墨西哥城著名的文化中心。它举办表演艺术活动、文学活动以及造型艺术画廊和展览(包括重要的永久性墨西哥壁画)。简称“Bellas Artes”,被称为“墨西哥的艺术大教堂”。

西班牙Agustí Querol Subirats制作的飞马座雕塑

这座宫殿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主要是新艺术风格和装饰艺术风格,于1934年建成。

到艺术宫最主要目的就是看世界顶级画家的壁画,其他都不重要。

这幅《十字路口的人》(Man at the Crossroads,1933)是墨西哥国宝级画家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的壁画。这幅壁画最初计划安装在纽约市洛克菲勒中心 RCA 大楼的大厅,展示了当代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各个方面。正如最初安装的那样,它是一个三面板的艺术品。中央的面板描绘了一名工人控制机器,两侧是另外两个面板,“道德进化的前沿”和“物质发展的前沿”,分别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中心描绘了一名工人正在控制机器。在他面前,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拳头,握着一个球体,描绘了化学和生物生成过程中原子和分裂细胞的重组。从中央人物开始,四个螺旋桨状的形状延伸到构图的角落,描绘了锚定空间左右边缘的巨型透镜所产生的光弧。里维拉将这些描述为“拉长的椭圆”。其中描绘了宇宙学和生物力,例如爆炸的太阳和细胞形式。这些代表了望远镜和显微镜带来的发现。


弧线之间和弧线之外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场景。分为四个主要部分;人们看到富裕社会的女性在左边打牌和抽烟。对面的右侧,列宁与一群多种族的工人手牵着手。士兵和战争机器占据了社会妇女上方的左上方,在列宁上方的右侧可以看到举着红旗的俄罗斯五一节集会。对于里维拉来说,这代表了截然不同的社会愿景:战争肆虐期间失业者眼睁睁地看着“放荡的富人”,以及列宁开创的社会主义乌托邦。在巨大的镜头之外,左右两侧描绘了凝视中央场景的人物,后面是巨大的古典雕像。左边的画描绘了愤怒的朱庇特,他举起的手握着雷电,却被雷击断了。这包括《道德进化的前沿》。右边的是无头坐像的凯撒。这包括材料开发前沿。里维拉认为,这些代表着对自然的科学掌握取代了迷信,以及被解放的工人推翻了独裁统治。

壁画的争议很大,因为里维拉的共产主义理想与洛克菲勒中心的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洛克菲勒家族本身很欣赏里维拉的作品。1933年5月,洛克菲勒下令将《十字路口的人》涂上灰泥,从而在其完成前将其销毁。壁画里有列宁,马克思,恩格斯,托洛斯基和苏联五一大游行的画面。


1934年里维拉在墨西哥重新绘制了这幅作品,标题为《人类,宇宙的控制者》。

迭戈·里维拉在墨西哥像神一样存在,影响力无处不在,连总统府走廊上都涂满他的壁画。至于国际声誉,根据记载洛克菲勒请他作画时计划让毕加索和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的画挂在里维拉的壁画的两边。名气当时应高于那二位。


这是他另三幅画。


第一幅画是《独裁统治》 (The Dictatorship),描绘了一位独裁者,其特征是1924-28年总统普鲁塔科·卡莱斯(Plutarco Calles)和1928-34年“头目”“杰夫·马克西莫”(Jefe Maximo)。他举着一面结合了美国、纳粹和日本国旗元素的旗帜。一名“猪”警察抢劫了与他跳舞的女人。“charro”,“牛仔”,即政府合作者,控制着叛逆的“动物”人物。


第二幅画是《胜利狂欢》(The Dance in the Huichilobos,Huichilobos小镇在19世纪曾发生印第安人和墨西哥军队联手击败了法国干涉主义军队,为此当地狂欢庆祝胜利。


第三幅画是《墨西哥民俗和旅游》(Mexican for the Artsy-Craftsy and the Tourist),一个金发碧眼、瘦弱的“北美人”在一旁观看,两只资产阶级公驴和一只狗统治着土著中国舞者,而他们的摩尔式服装反过来嘲笑西班牙征服者和永远存在的死亡坐在一边。

Liberación《解放》或La humanidad se libera de la Miseria《人类从苦难中解放出来》,1963年,豪尔赫·冈萨雷斯·卡马雷纳。

《宣泄》何塞·克莱门特·奥罗兹科 (José Clemente Orozco) 是同时代的壁画三杰之一,也是一位擅长政治和社会题材的壁画大师。他年轻时因工伤失去左手,遂放弃建筑转到绘画。他曾参加1910年开始的民主革命,1922年与里维拉、西凯罗斯等艺术家共同发起壁画运动。他吸收了一些表现派的艺术语言和现代版画的表现方法,并和墨西哥古代艺术的传统象征手法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壁画风格。他的壁画主题大多是歌颂墨西哥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


人称独臂绘画巨匠的奥罗兹科于1934年创作了《宣泄》,也有人将之译为《净化》,或音译为《卡塔尔西斯》(Katharsis),该壁画非常著名,在三楼的东侧墙上。画面上是裸体女人躺在地上大笑,堆积着杂乱压迫的人群、枪支、机器,还有熊熊大火。有一群人在反抗,也有一群人举起红旗在革命。他好像在描绘混乱社会的灾难景象,表白了自己日趋悲观的历史观,并含蓄地指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需要导泄与净化。也有人认为该壁画是奥罗兹科用粗犷浑厚的笔触和象征性的手法,描绘了人们想象中的炼狱情景,意图让民众直接感受到受折磨的痛苦,产生对胜利的渴望。官方说法是,画家描绘了人类的社会性与自然性之间的冲突,但也有人指出这幅画更像是在批判物质、科技、欲望对人性的不良影响。总之,这幅画有点“科幻”,内容隐晦,较难理解,对它的解读也是众口不一。

1944年,艺术宫委托大卫·阿尔法罗·西凯罗斯 (David Alfaro Siqueiros) 在其内部绘制壁画,以纪念1910年墨西哥革命周年。原名为《墨西哥民主与独立》。一年后,即1945年,改名《新民主主义》,西凯罗斯又添加了另外两幅版画,《战争受害者》和《法西斯主义受害者》,纪念盟军战胜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从而形成了今天所谓的新民主主义三联画。


壁画中,可以看到一个被锁链锁着的女人,她赤裸着躯干,张开双臂。壁画的模特是西凯罗斯的妻子安吉丽卡·阿雷纳尔 (Angélica Arenal)。可将这一场景解读为从压迫中解放出来,女子携带的黄花象征着科学与艺术,而火炬则代表着新原住民主义的诞生:薪火。女人戴着弗里吉亚帽,这是法国大革命中自由的象征;从女人的肋骨中伸出另一只手臂,一只紧握的手,代表着反法西斯主义的胜利,下面是一名死去的德国士兵。

左边的画作《战争受害者》描绘了两具被割断的尸体上的暴力:死者,战争的受害者,从刀剑中倒在人类遗骸中。

右侧是《法西斯主义的受害者》,场景中一名男子被捆绑,脸上有酷刑痕迹,脸朝下倒地,这一形象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被意识形态奴役的人。

《墨西哥城的复活》,1950年,西凯罗斯(David Alfaro Siqueiros)

《折磨夸乌特莫克》是西凯罗斯的另一幅著名壁画,着重控诉西班牙殖民军对阿茲特克文明的暴行。夸乌特莫克是阿兹特克帝国的最后一位君主首领,年轻的他率领阿茲特克人抵抗西班牙人入侵91天。战败被俘后,被西班牙人囚禁。该壁画描绘他的双脚被施以灼足酷刑折磨、惨无人道的悲惨情景。现在夸乌特莫克已经被尊崇为墨西哥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在改革大道上竖有展现夸乌特莫克雄姿的雕像,予以纪念。

画廊

《民族的诞生》,1952年,塔马约(Rufino Tamayo,1899-1991)


左上:拿着剑的西班牙征服者。在他的下方,羽蛇神的灰绿色弧线,他的头升到了右上角。在他的下方,是土著文化的废墟。右下:混血儿半白半棕的脑袋,一个混血婴儿正在出生。

《墨西哥德霍伊》,1953年的墨西哥,墨西哥人通过火的综合体的抽象表现,他们的土著过去和工业化的现在。


塔马约的壁画不仅具有艺术抽象性,而且具有抽象性。它们也是墨西哥历史发展的概念抽象:其本土文明和西班牙征服的对比根源,以及两种文化的混合

《风的寓言》又名《和平天使》是罗伯托·黑山的一件艺术作品,创作于1928年,寓言描绘了一位天使在两个风神的呼吸的推动下上升。

墨西哥城邮政宫(Palacio de Correos de México),也被称为“Correo Mayor”(主邮局)。意大利建筑师Adamo Boari于1902年设计建造的,1907年完工。


大门口的飞龙灯具

设计是不拘一格的,建筑被归类为新艺术风格、西班牙文艺复兴风格、银板风格、西班牙洛可可风格、伊丽莎白哥特式、伊丽莎白银板风格和威尼斯哥特复兴风格和/或每种风格的混合。该建筑还具有摩尔式、新古典主义、巴洛克式和装饰艺术元素

墨西哥城邮政宫

墨西哥城邮政宫

墨西哥城邮政宫

墨西哥城邮政宫

墨西哥城邮政宫

墨西哥城邮政宫

今天还在营业,尽管客人不多

营业窗口有点类似上海四川北路的邮政总局

不过规模要大的多

黄昏时分登上40多层的拉丁美洲大楼看日落

四十二层俯瞰墨西哥城

拉丁美洲大楼

拉丁美洲大楼

拉丁美洲大楼

拉丁美洲大楼

拉丁美洲大楼上俯视总统府,宪法广场

拉丁美洲大楼

交通突然中断,总统雕像前有人集会......

拉丁美洲大楼落日

拉丁美洲大楼

拉丁美洲大楼夜景

00:28

拉丁美洲大楼

拉丁美洲大楼

夜晚的艺术宫

艺术宫边上的集市热闹非凡,大喇叭也出动

夜景

晚上欣赏了墨西哥民族歌舞团的传统音乐歌舞表演。


这扇门窗玻璃从美国定制,重达二十四吨。

见过国家级的表演,别的音乐集市,运河码头的乐队不用再关注了,浪费时间……

阅读 3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