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劳动育人 赋能教师成长

清风
创建于2023-08-30
阅读 14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在新课标引领下开展劳动课程的教学能力,8月29日,博州组织206名劳动学科教师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深圳教科院组织的义务教育阶段劳动学科培训。

     

                        顾建军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学科劳动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标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委评议组成员。

  顾教授做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体系与实施》专题讲座。介绍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并强调了对劳动教育体系的认识和把握的重要性。他提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是劳动教育的党的意志和国家意识的体现。顾教授还讲述了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于教研员和老师的工作非常重要,它是一个比较基础的问题。在这个体系中,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顾教授从区域层面和学校层面详细讲解了如何规划和实施劳动教育。在区域层面上,需要整体规划,引导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统筹校内外劳动场所,整合区域、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在学校层面上,需要兼顾必修课程和劳动教育的渗透,研制清单,建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与家长委员会协同研究家庭劳动任务。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案例和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顾教授的讲座使老师们全面了解了劳动教育体系,明确了劳动教育实施的途径。

  下午广东省劳动教育教研员梁惠燕做了《素养导向的劳动课程设计》讲座,她详细阐述了劳动教育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包括劳动、劳动教育、劳动课程等。重点讲解了劳动项目的特征和设计要求。强调劳动项目应该具备时间性、思想性、综合性等特征。设计上要注意跨越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习惯。同时强调,课程内容需要有详细的研发和设计,注重在劳动课程中学生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的培养。

  黄秀军教授讲座主题是《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师素养及专业成长路径》。他客观分析不同类型的教师需求以及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状况。指出目前普遍存在劳动教育专业教师较少,且大部分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不够清楚等问题,提出教师需要具备高的政治站位,能够理解党的教育方针,并能体现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阐明了劳动教师是劳动教育中的组织者、协助者、服务者等角色及劳动教师的成长路径。

  蒋立疆老师的分享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中小学劳动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结蒋老师分享了中小学劳动项目研发的经验,包括劳动项目的设计、安排、研发注意事项和学校劳动项目的顶层设计等方面。他以烹饪和木工项目为例,详细讲解了劳动项目的目标制定、内容选择和实施过程。强调了劳动项目设计要紧扣课程标准和学生劳动素养,并提到了劳动场域的重要性和确定劳动过程的环节。

  活动最后深圳教科院劳动教育教研员韩青做了总结,并解读广东省关于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文件。她还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鼓励老师们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博州各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校统筹协调,培训结束后老师们还意犹未尽,针对劳动课开展中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教师畅所欲言,在互相交流中感悟,在思维碰撞中成长。

  通过本次专题培训,老师们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新学期的劳动课程开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聚焦劳动育人,赋能教师成长,博州各学校将以此为新起点,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工作,落实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阅读 14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