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不及防之——可“防”

小周同学
创建于2023-08-29
阅读 4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8月,我终于戴住了你的小尾巴,我们与未来交织,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2023年8月28日,我开学了,贵州省第三届脑心健康管理师培训班正式拉开序幕!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调查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其治疗方式不同。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其中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降压治疗对预防卒中发病和复发尤为重要。应加强对全民普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能真正防治脑卒中。

蔡刚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卒中危险因素及一级预防!

哪些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呢?这些因素可不可以干预?

带着以上问题,蔡刚老师向我们逐步分析讲解了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及注意事项,让我们收获颇多,更加深入讲解到卒中可防可控。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是国际上公认的十大卒中危险因素。最主要的风险是高血压,以34.5%高居第一。

有专家认为:

“高血压、糖尿病、抽烟等等,都是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你拿掉了1个危险因素,发生脑梗或者脑溢血的风险就下降了20%。”

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

 HbA1c(糖化血红蛋白):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7.0%;在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前提下,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HbA1c 控制目标<6.5%;对有严重低血糖史、预期寿命较短、有显著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严重合并症或难达到常规治疗目标的患者建议HbA1c目标<8.0%。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应采取包括改进生活方式、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

缺乏体育锻炼及超重是脑血管疾病的第三类重要危险因素,另外吸烟和饮酒是脑血管病的第二类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近2倍,增加规律的日常身体活动,无论是与工作相关的还是休闲娱乐的身体活动,都可以降低脑血管病风险,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 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的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

还有合理的饮食,控制饮食,做到少吃盐(每天不超过6g)、多吃鱼、蔬菜水果,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和低脂奶制品,丰富膳食种类,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摄入合理能量,保证规律的饮食。

除了以上这些一级预防以外,还要看自己是不是属于卒中的高危人群,可以自查自筛!图下是脑卒中风险评估卡,如果您是“中风”的高危人群,请您立即向医生或脑心健康管理师咨询卒中的预防,并进行双侧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等脑卒中相关筛查!

阅读 4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