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皖南名胜 品徽州文化

林文明
创建于2023-08-29
阅读 18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望湖中学八(6)班

    组员:贾智超 刘鑫 曾兰媛 林越  赵简文 陈怡帆 方亮莹 邵惊鸿  洪启瀚 王尚旻 朱子萱 吴丞东 黄晓雅 姜镔宸 倪雨晨 宋佳昊 陆雪菲 臧盛博

时间:2023年8月26日 - 27日

    8月26日清早,我们一行18名同学从学校门口出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对徽文化的期待,向着徽州出发了。古徽州包括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6个县,每个县都有绚丽的文化。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上午10点我们到达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在这里我们了解了皖南事变发生的经过,共同缅怀那些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烈士。

    当我看到墙壁上周总理写下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仿佛看到了那历史剧变的瞬间。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所属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前进。1月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8万多人的拦击,陷入重围。众指战员在叶挺军长指挥下进行抗击,血战七昼夜,除约2000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与顽军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不幸被叛徒杀害。

了解了这次事变,同学们无不愤然。我们站在巨大的黑色纪念碑前,缅怀英勇的烈士们。

我们爬到山顶上,在高大庄严纪念塔前,向着烈士们的英灵鞠了三个躬。


宣纸

    下午,我们来到了宣纸文化园。导游对我们说,博物馆的一楼墙壁竟然是用宣纸铺成的,让我们很是惊讶。

    宣纸只产于泾县,因为泾县的青檀树皮、沙田稻草是宣纸唯一的原料。光有原料还不行,宣纸还要经过整整108道工序才能制作成型。卷纸每100张称为一刀,每一刀光是成本就有1000多元。原来宣纸这么贵。二楼有许多的好看的宣纸,有的是献给皇上的,还有的是存放了数百年的(宣纸可以保存上千年,保存的时间越久越珍贵)。还有著名的字画,都是大师们到宣纸文化园来提的。接着我们来到了宣纸的生产车间。这里生产的宣纸种多样,有的甚至有半个教室那么大。

        苦竹席竹丝编织

      超大宣纸的生产车间

    接着就是让我们最兴奋的环节——亲身体验宣纸的重要工序捞纸。我们跟着师傅,用竹席捞起一层薄薄的纸浆,烘烤、凝固之后,便成了宣纸。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可是很难的。这要把握好宣纸的厚度是否均匀,及捞的深度力道,纸浆的浓度,这都是很难掌控的。看着师傅们熟练的操作,我们不禁产生了敬佩之情。

00:14

雕刻

    第2天上午9:30,我们来到了徽州雕刻博物馆。

    我们在这里参观了竹雕,木雕,石雕各样的雕刻,看得我们眼花缭乱。那些雕刻的作品可都价值不菲,他们的外形构思极为精巧,我们大饱眼福。雕刻馆的洪建华老师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雕刻文化,并和同学们一起合影留念。


    接着我们开始自制戒尺。戒尺就是以劝人行借为目的的有刻度的尺子。戒尺不仅是儒家私塾中的教具,更是一把警示道具提,时时告诫自己行当行之事。我们拿到了一把竹制的的尺子,上面有4个字,知行合一。我们需要将这些字刻到一毫米深,这可是个很难的工程。

    雕刻,不仅是刻竹,更是刻心,更是修心。同学们全都静下心来雕刻,只有刻刀无声地游走在光滑的竹片上。大家左手戴着手套,右手拿着刻刀,在竹片上细心的雕刻。正所谓慢工出细活,最后大家都做出了理想的尺子

歙砚

    到了下午我们开始参观歙县古城墨砚博物馆。博物馆基地场域明亮开阔,环境优美典雅,整体建筑风格将徽州山水与徽派建筑融为一体,极富人文气息与自然风力。歙砚是四大名砚之一, 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可以见得歙砚名闻天下。一楼的展厅展示了从唐代到民国时期的砚台,有的简约,有的上面刻满了各种图案,有荷花,有竹节,还有龙凤,让我们目不暇接。

    我们来到二楼,在这里我们体验了砚台雕刻。我们用铁笔在在砚台的背面进行雕刻,同学们雕刻的图案五花八门,有梅兰竹菊,有山水景色,还有人物动物......在石头上雕刻可不容易,虽然铁笔很坚硬,但我们还是得使出全身的力气,才能刻上线条。

    到这里我们的徽州研学之旅就结束了。在这次研学中,我们通过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掌握相关宣纸、竹刻、砚台制作与鉴赏的基本技能,锻炼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好奇心,培养劳动素养,锻炼动手能力,探究技术与文明的联系,传承徽州的传统文化。

阅读 18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