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节日——插剑节

祭山神护佑平安  大聚会男人狂欢

创建于2023-08-28
阅读 1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年的7月下旬至8月初,我们几个影友结伴又一次到甘南旅行,其中主要的一个采风项目就是甘南藏族的传统节日——“插剑节”                      

       说来也巧:今年插剑节和八一建军赶在同一天。经过多方打听,费尽周折,我们匆匆忙忙赶到弓巴乡。茫茫草原之上,在一片巍峨的山坳中耸立一座拉满经幡的"神山"箭台就设置在山包之上。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长久以来生存的基本准则,而位于甘青川的广大藏区,远离海洋,海拔极高,山峦起伏,祭拜山神是他们自古以来所传承的习俗,以之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而插箭节就是由藏族古老的山神崇拜仪式演变而来的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信仰习俗。

       插箭节是藏族民间流传的古老的由祭祀仪式衍化而成的节日。在远古时代,当藏族社会由采集、捕猎阶段进入到农牧业经济后、人的力量已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来,人们开始由对动物等的图腾崇拜,转到对人类自己身上。部落祖先中那些最强悍的英雄,逐渐被人们奉为可驱逐一切"魔鬼"、灾祸、主宰人生死的"保护神"。藏族先民信奉的"保护神",主要是"赞神、"敌神"(战神)、"阳神"(男神)等等。在藏区普通保留的插箭节仪式,实际上就祭祀是、祈求"保护神"保护。

      东部藏区特别是安多地区,各个部落、各个地域都有着自己的保护神。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些神是与众生命运息息相关、关系部落生死前途的救世主。因此,各部落对保护神的供奉十分丰厚。在供品中,箭镞便是最重要的一种。这一意识促成了甘青川一带牧区、半农半牧区的插箭节的产生。 

        西藏古代原始宗教苯教认为万物有灵,无论天地、日月、星辰、山峦、树木、动物等,都是不同的神的化身,有的善有的恶。山是藏族自然物崇拜中最有影响力、最久远的,因为山上的雪水滋润着土地和牧场,使人们直接获益,所以人们把它尊为神。藏区有很多著名的大的神山圣山,人们也把生活地周围的山,视为直接保护地方和自己利益的小的神山,那里驻着山神、保护神,他们认为每年祭拜就会得到神的庇佑。祭拜的方式,就是送巨大的神箭给山神,以使它更有威力。

        箭台,藏语叫“拉则”,意思是设在山顶的箭丛、神台、山神宫等,类似于蒙古人的“鄂博”堆,意即祭神的地方。箭台的设置选址由佛寺高僧或宁玛派咒师看风水确定,箭台建成后,就可以由各家的代表上前插自己献给山神和战神的彩箭。传统中,上述过程由男人进行,不允许妇女参加。

       箭节到来之前至少半个月,人们就要开始准备制箭杆、印经旗、做箭羽、拌桑子、印“隆达”(纸风马)等。各地制箭的方法和形式大同小异,箭也基本相似。这种在插箭节上所用的为山神准备的箭,长有10米左右,是用一根碗口粗的树干剥去皮削制而成的,松柏树干更好。箭羽是彩色的,约两米长,由3块彩色箭板拼成。箭板上绘有太阳、月亮、虎、羊、宝葫芦、法螺、宝伞、牛羊角、水云纹等图案。箭顶端绑一簇柏树枝,箭杆上有红、黄、蓝、绿和白各色旗绸,分别代表太阳、土地、蓝天、森林和白云,象征大自然崇拜和吉祥如意。箭板下吊着两簇羊毛团,象征对山神纯洁的敬仰。箭做好了,还要拌桑子,就是用糌粑、酥油、鲜奶、酒、青稞面和糖果拌和制成的神的食物,为祭祀开始时煨桑敬神时所用,表示对保护神的敬意和关心。制作时要选用最优质最干净的食物。祭祀时往空中撒的纸风马,藏语叫“隆达”,上面印有背负宝珠的飞马和虎、狮、鹏、龙等图案,象征好运亨通,得佑顺吉。

       插剑节当天,方圆几十里部落的百姓,开车的、骑摩托的、骑马的,徒步的一起涌向神山箭台,自觉地聚集在一起,带着丰厚的贡品和神剑祭拜山神,以使它更有威力。    

        插剑节开始前,由佛寺高僧和当地的头人举行一个仪式,又是念经、又是焚香、又是上贡品忙乎好一阵......(未完待续)

阅读 1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