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我们在种植区开展了水培植物,无奈疫情影响放了一个月假,这学期我们又坚持开展水培植物,关于水培什么我们引导孩子们讨论,征求孩子们的意见。那段时间正遇幼儿园剥豌豆米,孩子们特别喜欢,就有孩子问我:周老师,我们能不能水培豌豆,我说:可以啊。于是我们在网上查找资料,开始水培豌豆。
孩子们发现豌豆种子与新鲜豌豆不一样。
幼儿:豌豆种子是黑色的
幼儿:豌豆种子是深棕色的
幼儿:我们剥的豌豆是绿色的
幼儿:豌豆种子是硬硬的
幼儿:豌豆种子个子比我们剥的豌豆要小一些。
经过一晚上的泡发,豌豆个子变大了,孩子们开始观察照顾豌豆,他们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幼儿:豌豆皮裂开了,长出了小芽
幼儿:白色的小芽
幼儿:下面还有许多白色的根
幼儿:现在能吃吗
幼儿:还没有长大不能吃。
幼儿:我们给它浇水,让它们快快长大。
教师的思考:
每天早饭后孩子们都要看看豌豆苗,给它们浇水,孩子们发现豌豆苗一天比一天长得高,还发现下面的根也越长越大。他们对小小的豌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每天的主动照顾中培养了责任意识,在与豌豆苗近距离接触中,感受到植物成长的神奇,激发了探索欲望。
到了第六天,孩子们开始采摘豌豆苗,采摘豌豆苗用什么工具呢?孩子们又进行了讨论。
幼儿:用手掐断
幼儿:用小刀割断
幼儿:用剪刀剪掉
教师的思考:
在采摘之前我们组织孩子们讨论:可以使用哪些工具,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说出了不同的工具,老师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孩子通过实践,最后发现最方便最安全的是利用教室里现有的剪刀进行采摘。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习得经验获得发展。
孩子们带来了食材,开始分工剥火腿、打鸡蛋、清洗豌豆苗。
在采摘豌豆苗的时候孩子们又有了新问题,采摘的豌豆苗下面还有根,还能不能长出豌豆苗呢?有的孩子说能,有的孩子说不能,到底能不能其实我也不知道,于是孩子们又带着问题继续观察照顾。
过了一天,孩子们发现采摘后的豌豆苗又长出小芽,而且小芽是从茎的旁边长出来的。之后豌豆苗越长越大。
教师的思考:
看似简单的采摘却蕴含了许多教育契机,采摘后孩子们还意味犹存,对采摘后的豌豆苗能否发芽比较关注,我们围绕孩子们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于是孩子们带着问题继续观察,通过观察孩子们自己找到了答案。
过了两天孩子们又有新的发现。
幼儿:豌豆变黑了。
幼儿:下面的根变黄了。
幼儿:豌豆苗蔫了。
幼儿:豌豆苗是不是要死了。
幼儿:我们赶快给它们浇水吧。
教师的思考:
由于那几天气温高,双休日没有及时浇水,导致豌豆苗根部变黄,虽然后来每天都浇水,但是还是无法挽救。孩子们情绪低落,表示还想水培豆子,于是我们开始水培黄豆绿豆。
在浸泡黄豆和绿豆的时候,孩子们发现浸泡后的黄豆和绿豆发生了变化,由此我们引发孩子们讨论还有哪些食物浸泡后变大。
幼儿:黑豆
幼儿:红枣
幼儿:花生
幼儿:香菇
幼儿:银耳
幼儿:黑木耳
根据孩子们的讨论我们开展了一次科学活动《变大了》。
教师的思考:
这是由泡发豆子引发的课程故事,到底哪些食物浸泡后体积变大,孩子们通过实验比较泡发前后的变化,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最终找到答案。幼儿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就是这样逐步培养起来的,我们要发现幼儿的发现,惊喜幼儿的惊喜,探究幼儿的探究,与幼儿一起成长。
利用泡发的豆子打豆浆,孩子们都说好香啊
孩子们每天观察、照顾、记录。
教师的思考:
老师和孩子们有关水培黄豆和绿豆的经验相当匮乏,于是我们与孩子查找资料,教孩子学会学习。在水培过程中他们有许多的发现:知道与水培豌豆不一样,水培黄豆和绿豆需要避光;发现绿豆比黄豆发芽快,但是黄豆芽比绿豆芽长得高;绿豆芽是密密麻麻的比较拥挤,黄豆芽之间空隙大些。
教师的思考:
在这次采摘中孩子们想到上次采摘中使用了剪刀,于是他们再次使用剪刀采摘,但是绿豆芽密密麻麻而且比较短小,用剪刀剪不方便,于是孩子们用手采摘后去掉根部,这样比用剪刀采摘速度要快。采摘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发现盘子里有许多黄豆和绿豆脱落的外皮,进一步认识了黄豆芽和绿豆芽。
孩子们做凉拌黄豆芽和绿豆芽。
虽然水培豆芽周期比较短,但是短短几天孩子们亲眼目睹一粒粒细小的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孩子们亲身经历过种植照顾、观察记录、采摘品尝,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豆芽,还有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与发现。每一次的宝贵经历都将成为孩子们成长的独特回忆,这些经验比直接在书本上获得有趣生动得多。幼儿园的种植不只是种植植物本身,孩子们在动手参与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取相应的知识经验,同时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