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这样过暑假】博览运河历史 坚定文化自信。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一7班陈志岩暑期社会实践

陈志岩
创建于2023-08-28
阅读 2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当我们谈起扬州,似乎总逃不过“运河”这个词,扬州,是邗江的起点,也是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它与运河血肉相连,也在岁月峥嵘中淡然辗转。自吴王夫差北上伐齐、在扬州开凿邗沟开始,大运河就与古代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运河的畅通滞塞直接关系王朝的兴替衰败,“运河通,朝代兴;运河断,朝代亡。”大运河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关系着历代王朝的生息脉搏,千里波涛里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王朝更替。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就坐落于运河城市扬州内,它是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它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现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和科技面貌,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整体外观似船,航行在三湾风景区,位于古运河扬州段中心位置,如一艘巨船泊在岸边,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个新地标。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共设有11个展馆,从历朝历代的开凿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水利系统、运河舟楫等,围绕扬州大运河详细介绍了与运河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以及世界上的其他运河。与许多博物馆不同的是,大运河博物馆刻意规避了“镇馆之宝”的理念,运博将每一件蕴含运河历史文化的展品都视为“镇馆之宝”,无论是遗址、墓葬、窑口、粮仓等体量“巨大”的不可移动类文物,还是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丰富的可移动文物,都妥帖安置在如运河水系般丰富的展线中,向游客缓缓展开运河的“前世今生”。

  我按着11个展馆的顺序,依次浏览了各个展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最主要的两个展馆之一,以全景展示了中国大运河历史面貌与文化价值,并结合大运河漫漫申遗长路,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时代背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作了面的回顾与展望。展馆将运河的“前世今生”与实物文物相结合,生动的描绘了运河的历史,在遇到“营建东都洛阳”、“截弯取直”、“潘季驯治黄河”这些熟悉的名词解释时,我好像一下子被拉回了来亚文老师的历史地理学课堂上,只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纸上的一个个铅印字终究无法取代眼前的文物、模型。一个个惟妙惟肖的镇水兽、蝇头小楷写成的水利书、复原的运河船闸实景、曾经航行于扬州古运河段的船只……穿行在运河千年的历史中,我在与运河对话中感受运河之美、运河之姿。

“中国大运河史诗画卷”展览馆用一幅总长135米,高3米的画卷展示出运河史诗的恢弘气魄,除了这幅画卷以外,运博还展示了《乾隆南巡图》、《南都繁会图卷》等多幅画卷,描绘出运河上的水工智慧、舟船式样、漕运盐利、贸易商业、戏曲艺术、民间信仰、饮食风物、市井生活,以及运河沿线的自然生态。

在所有展品中,最令人震撼的是整个博物馆内最大的文物展品——开封州桥遗址的古汴河剖面。这是一面完全从汴河河道套取的剖面,长25.7米,高8米,树立在"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占据了一面大墙。剖面上弯弯曲曲、高低错落地画着勾线清晰地勾勒出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河道底层土色、沉积文物,配以标注各朝代河面宽度与深度的线段,大运河河道在不同时期的变迁一目了然。剖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巨大,更在于它所传递出的历史信息,河道剖面上的一条条线如同年轮,清晰地勾勒出从隋唐至明清的地层,最早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直观地展示了河道如何从宽到窄,直到完全淤积成平地的过程。站在这面巨大的河道剖面前,我恍然随着运河舟楫穿梭在千年运河中,为一代代工匠而赞叹,也为自己的渺小而叹息。

         在这一路的参观中,我不但看到了沧桑运河的历史沿革,也感叹于水利工程的天工巧夺,更了解到国家管理的天下转漕,体会到万民生业的流蕴风物。古代大运河孕育了沿岸3亿人,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博物馆不仅展现了运河的物质文明,也展现了运河的非物质文明,以及探索了运河在现代技术背景下的更多可能。扬州清曲、大运河街肆印象以及融合“密室逃脱”游戏方式设计的“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都使历经千年的古运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光彩。

         千年运河,水韵华章。如果说长城时中华民族的脊梁、凝固的历史,那么大运河就是承载华夏基因的动脉、流动的文化。它不仅是一条经济之河、生态之河,也是一条文化之河。如果你对书本里的运河感到陌生,不妨亲身到大运河博物馆走一走,当站在恢弘雄伟的古运河河道剖面之下时,相信你一定会对运河有全新的思考与体验。   

                                   初一7班   陈志岩

                                   指导教师  何艳波

阅读 2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