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前奏路上,绿荫掩映,我们这样走过......
细雨绵绵的2023年8月26日,跟随着大巴车引擎震耳的轰鸣声、在发令枪未散尽的余烟里,2021级的我们穿过刚刚苏醒的济南城,来到宁静的黄河岸边,踏上一段新的旅程,为青春留下我们的记忆......
晨曦吹响一天的号角,清风拂过少年的脸庞。前进的方向,是永不磨灭的理想!
2021级七班杨逸伦同学发言
郭校长为各班代表授班旗,那一刻,接过的不只是班旗,更是一份责任,一份信念。
在张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宣誓。
李老师进行行前培训
带这对新学期的希冀,我们登上了大巴,去挑战自我,挑战耐力和体力的双重极限。
大巴车经过无影山北路小清河桥
黄河徒步是我校每届初三的传统之一,希望我们通过踏入初三的第一课,明白团结合作、永不放弃的真谛。于是,很早家委会、学校就开始进行准备。撰写应急预案、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统计同学们身体健康状况、规划路线、布置后勤物资和饮食保障、设置补给点和休息站、确定跟队保障车和摄影师等。
部分家长老师们提前一周进行了路线考察,各位班主任以及张老师多次开展行前培训......带着对初三生活的向往、对30千米的忐忑和对集体活动的期待,在旗杆下气吞万里如虎的誓言声里,一步一步,我们出发了。
天气转凉,水气液化,清晨的黄河大堤上烟雾朦胧。沿着无数位实验学子曾经刻下脚印的公路,同学们欢声笑语相互陪伴着走过黄河大堤135k石碑处。“逐梦”二字飘扬在红色的班旗上,每当我们抬头,绿荫下的一抹红就告诉我们前进的方向。月牙坝、南范、大王庙......村碑路牌,标志着我们一段一段的胜利。此时的我们,丝毫不觉劳累。在三两好友的谈笑风生之间,134k、133k......我们慢慢熟悉了这样的步伐。
千军万马,同舟共济,共同启程!
雄赳赳,气昂昂,实验学子走在大路上。迎着风,迈着步,出发,向前进!
南范村路牌
行进中
半程欢声,是止不住的笑洋溢在脸庞
半程沉寂,是坚定的信念回荡在胸腔
8:15,二班企图弯道超车。在李老师的精心指挥和调度下,6分钟后,我们再次超越二班。即使过高的速度打乱了队形,但每个人都成功看到了二班班旗时,同学们又拖着疲惫的身子,站成整齐的两列。班级与班级之间的PK,从入学起,到毕业前。我相信,它会激发我们的斗志,让我们爆发出我们未曾想象的能力,一次次超越自我。
8:48,济南建邦黄河大桥,5KM!听着桥上行车带起的风声,从一班家长的手中,我们接过属于我们的勋章,红白色的她,点缀在校徽旁,对我们说:你们能行,加油吧!
老师们为大家加油鼓劲,注意左侧的保障车。
各班在保障车护航下以不同的速度前进着,李老师手中的对讲机时不时响起了韩老师的声音,他一边协调着各班行进速度,一边向后方班级报告补给点、卫生间情况。各班老师在同一频率中汇报各自班级的动向:“八班,南郑村通过。”“二班,距离八班大概一公里处。”俨然一副中国铁路火列车联控的样子。不觉间,道旁的里程碑渐渐变成129k、127k......疲惫感也渐渐从脚下侵入全身。令人欣喜的是,每位同学都在互相鼓舞着对方,随队的家长和老师们也在为同学们加油。“紧凑队形!”“快喝点水,一会把包放车上。”相互关心,在点滴细节中体现。李老师和郑老师一边跑,一边为同学们喊着加油,马竣等几位同学与老师配合、鼓励催促着其他同学,使八班的队伍始终保持同一行进节奏,始终保持团结向上的面貌。看,我们的班旗在队伍的前方,随风飘扬!
转眼行至南郑村口,地上河,大堤下,青草绵绵,虬枝蜿蜒。同学们漫步在木色长廊里,行走在繁花绿树间,嫩柳枝下,我们轻盈的脚步;隔着树丛,你我互相对拍的瞬间,我都感到在清新、自然中,透出和谐与温馨。
复前行,思绪被风声拉起,抬眼远望,大河两岸飞架钢梁,繁忙的京沪高铁在此跨过滚滚黄河。一列CR400AF-Z型电力动车组,如苍龙一般,携着身旁的红飘带,高速驶过跨线桥。牵引逆变器电机声和风声交错在一起,用中国速度宣告我们的富强。这样就算此时下点小雨,我也会高兴,毕竟动车组刮出的水雾可是呼啸声的绝配,在这整齐的行道树旁,怕不是一整天最美的风景。
南郑村,黄河大堤上的同学们
又至一村庄,老人小孩儿在院墙外坐着马扎乘凉。家和万事兴的横幅和倒贴的福字,盛满了每一天对生活的希望。同学们饶有兴致的向村民们打着招呼,一起相互招手的样子,每次看到,就有说不出的温馨,大概同学们只是分享着愉悦的心情,村民们也能收获到点滴的快乐。也许周老师一年前就曾说过的,我们八班是充满人情味的。她就体现在这相知相逢,共存共度中。一路上,不期而至的景致,都告诉我们,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不论自然风光,抑或人间温情,都在不知何地的道旁等着我们。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你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会收获你从未收获的心境。
9:42,京沪高铁黄河跨线桥,10KM!二班的家长们热情的分发矿泉水,“初三必走 10KM”的路牌倚在树下。又一列动车飞驰而过,听头顶呼啸的风声,看高速疾驰的列车,我们也希望像她一样,沿着该走的路,永远飞奔下去!
“太累了~/\(上下方向表示语调)”“YAEH,往前赶!加油!”李老师拉着几位同学向前跑。体力渐渐下降的同学互相鼓励着前进,我们知道,这条路必须走下去,所以为何不多看一眼路边的景致呢?15千米处的休息站就在前方,怀着尽快休息的期望,同学们不自觉的加快脚步。
10:29,G3京台高速黄河跨线桥西两公里处树林,15KM!我们领到了两个勋章,获得学校各位老师和主任的关怀。随后下到树林里,享用午餐。感谢马竣爸爸妈妈,为七八班同学精心准备汉堡、鸡肉卷、牛奶、饮料、水果等。经历一上午奔波劳累的我们,在家长们铺好的野餐垫上席地而坐,和着河边泥土与归根落叶的芳香,开心的享用午餐。一路上,有太多的家长给予我们帮助,我们需要做的是记住、感激并理解、陪伴、帮助爸爸妈妈们,也要关心在你作为主角的背后有多少默默付出的人,无论为他们做什么,记住就是首先的尊重。
中点的短暂歇息是为下半程的鏖战积蓄力量
三十公里的旅程离不开各位家长的悉心呵护与陪伴,感谢各位在徒步之旅中贡献力量的家长们,比心!
感谢两位老师的全程陪伴,一路上老师在耳边的叮咛与鼓励,让每个人的心间充满了走下去的动力。
短暂的休息时光,彭君泽爸爸为同学们拍摄了不少照片,在灰蒙蒙的树干下,独特的色调告诉我们,小雨渐近,是时启程!折起野餐垫,收好垃圾。只留一串脚印,是我们与这片树林最初的约定。家长们忙碌的身影在绿荫下穿梭,招呼同学们集合的声音不绝于耳。在这渐渐伸长的枝桠底下,听着黄河滚滚波涛与同学们欢声笑语,我们登上大路,再次出发!
忽然那沥青的颜色深了,一滴一滴,雨点儿落下来了。即使是最后一个出发返程的班级,我们也有条不紊的穿好雨衣,拉好横幅,拍张合影留念。作别收拾场地的后勤团队,在雨打油纸伞的“吧嗒”声中,一步一步,我们踏上归途......
告别六班
领取20千米里程牌
如同老师们所说,回程的路更加艰难,同学们的体力差异,让大家不由自主地分成许多梯队。有一同前行的护旗队伍,有独自行走的河边孤影,也有两位同学捡了木棍做拐杖......就这样,在彼此的陪伴下,12:25,京沪高铁黄河跨线桥,20KM。我们的先锋,班旗护卫队在这里遇到六班。两个班的同学互相打招呼、告别的情景,又让我们感到温暖。
12:48,齐鲁大道齐鲁黄河大桥东50米,在王昊老师的统一调配和阻挡下,我们班重新汇聚到一起,两位道法老师与课代表进行历史性会面。待到同学们聚齐,我们再次整装待发。
返程的途中,天空下起蒙蒙细雨,但是这依然没有扑灭我们心中前进的火苗,反而我们越挫越勇,坚定着步伐,大步向前。
树木茂盛,沃土广布,我们正徘徊在这孕育过无数生命的发源地之上!
黄河北岸的大地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记,也留下了我们的汗水。堤边枝叶繁茂的杨柳,见证了我们的突破。
13:43,济南建邦黄河大桥,25KM!14:29,8班补给点,又见许多家长热情的送上补给。如我曾说,我们在学会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同时,更要学会对我们身后默默奉献的人们心怀感激。
黄河岸边,风景旧曾谙,闻着路旁野草的芳香,看着身边如诗如画的景象,乐在其中,天空中飘着一层薄雾,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脚步也愈发的轻快。
一次原地休整,李老师正在调配人员
最后五千米,像来时我们活力满满,超越二班一样,刘晗与王俊博肩扛班旗,发起冲锋。超越七班,在六班的行军队伍里,把班旗插在30千米的终点处。最后的路,大部队已经散开,但彼此陪伴的三两好友总会相互鼓励、相互帮扶。我相信,这会成为我们可以超越时间而留下的最美好的记忆。一位又一位不甘示弱的同学来到终点,我们终于能够信心十足的说:30公里,我们已经走过!
最先到的两位同学,好样的
终点的位置也在起点,团结同心,共赴初心,携手相伴,一路而归。赓续黄河精神,用脚步丈量黄河,用意志唱响青春。嘹亮的口号,凝聚强大的力量!
三十公里结束了,而我们的初三才刚刚开始。愿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也能像今天一样,不惧艰难,迎风而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我们定能顶峰相见!
感谢一路帮忙的家长们
回到学校,聆听了各班同学和家长代表的活动感言。放学时,在绵绵细雨里,我又为学校拍了几张照片。恰逢李老师路过:“这回儿拍过瘾了哈,以后可没活动了...”这傍晚烟雨中空无一人的校园啊,又一次恢复了寂静,两片银杏树叶飘下,落到水湾里,与雨点一起,掀起波纹。不知你有没有想起我们曾经做过的阅读理解《同行一段路》,初三还有一年,我们同行的时间也只有一年。所以,如果今天,你没有那么深切的感到什么是团结协作、永不放弃,也不要把黄河徒步轻易忘记。因为我更希望每位同学都把它当成一次青春年华中,初中生活的珍贵记忆。在许多年后,我们再相逢时,再次提起我们一起走过的那段细雨蒙蒙的路。还有一年,我们共同的初三,请诸位学会珍惜,珍惜我们努力、劳累却又欢乐的奋斗时光。珍惜身边的美景,珍惜左右的人情,珍惜我们珍贵的“同行一段路”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