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暑假,我又复习了描写红军长征的经典课文《老山界》。文章讲述了长征路上,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我敬佩红军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陡峭的老山界,一望无际的南山大草原,让我向往。
8月,我和父母来到湖南城步,重走红军长征途经邵阳的第一县。
我们驾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一个多小时后才到半山腰。站在半山腰,我凝神瞰望,但见峰峦起伏,重叠环绕,山下的山路蜿蜒深邃,宛若一条巨龙穿梭在崇山峻岭。我想,在八十几年前,英勇的战士们是如何克服这重重困难的呀。他们在没有平坦的公路,也没有充足补给;前有悬崖,后有追兵的情况,如何艰难地翻越这一座座大山。
我们到达的第一站是老山界。老山界正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八十里大南山的东南侧,是当年“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据载,老山界全长30里,最陡峭的有5里。其中百步坎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百级石梯,坡有70多度。红军行走时,“在之字拐的路上,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老山界石碑和红军雕塑群耸立在近2000米海拔的高山。一座巨型浮雕前的大理石纪念碑上拓刻着陆定一手迹“老山界”,我小声默读,脑海里浮现出陆定一描述的画面:红军们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前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抬头看,浮雕上战士们迎风挺立,我似乎看到了红军举着火把攀爬的身影,听到了战士们相互鼓劲的声音。当我走在红军当年走过的小道时,似乎又听到头上飞机的轰鸣声,遥想当年长征路上,前有高山险阻,后有追兵压境,上有敌机轰炸,脚下悬崖绝壁。红军战士的鲜血、泪水和汗水流淌了二万五千里,用非凡的毅力取得了胜利会师,真切体会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我来到界碑旁立正敬礼,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洗礼。
瞻仰过老山界界碑,我继续向山顶行进,来到南山大牧场。越往山上走,云雾越浓。远处的风力发电机的大叶子也隐入云端。
一路上,奶牛成群结队,我们还遭遇了小牛拦路。
当地的牧民叔叔给我讲解了南山大牧场的来历:在1934年8月7日,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工农红军第六军团8000多人作为长征先遣队,从湘赣革命根据地出发,一路浴血奋战,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包围和堵截,于9月10日行进到湘桂边界的深山峡谷之中。第二天,当红军指战员沿着峭壁悬岩向上爬行攀登到一座山的顶峰时,惊异地发现,看到的竟然是一片绿波起伏不断、一望无垠的大草原。大家都为南山这一壮丽的景象所陶醉,纷纷欢呼雀跃着。时任红六军团政委王震深受战士们的情绪所感染,他激动地大声说:“全国解放了,我们要在这里建设一个大牧场”。
时隔89年,通过先辈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建成了美丽的高山牧场。
我也真切的感受到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经过此地时的十里不同天。你看,山这边是乌云沉沉浓雾笼罩,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
翻过山,却是紫阳高照云散雾开。一幅“纵横百余里,环绕数千峰”的壮观画卷,让人惊叹不已。
在南山牧场西山山顶,是高山哨所汇集的红色印记。
“高山红哨”,是上世纪60年代末中央军委,对城步县南山镇国防防空哨所的荣誉称号。哨所所在地海拔1880米,是当时中南五省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防空哨所。我感叹“高山红哨兵”艰苦卓绝的条件,感慨前辈们几十年默默守护,凝聚成的“高山红哨”精神。
通过这次游学,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红军长征路上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奋斗到底的长征精神。他们用浴血奋斗换来了我们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换来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生活。
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目标。我们应锐意进取,自强不息,把爱国之志变为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