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手把手教家长填志愿》
最具性价比
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曾老师!
现在随着高考日趋临近,对于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以及大学专业的选择,很多家长目前非常迷茫、着急和揪心。因为高考考得好,不如志愿报得好,志愿报不好,一报毁终生!
第一部分:如何解决填报问题
目前对于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一般家庭是如何解决的呢?
第一种:就是家长和孩子自己填报志愿。这个比例整体占比大多数,特别是一些县市及农村的普通学校的比例更高。
第二种:就是找专家或机构老师一对一帮忙填报志愿。这个比例相对占比不是大多数,但是近年呈现逐步增多的趋势。越是城市的家长,越是好学校的家长,比例相对越高。
第二部分:家长自己填报的建议
第一,自己一定要提前学习和提前了解。因为高考填报志愿是在高考出分以后,高考出分填志愿,时间只有4天,时间非常紧张,所以不提前学习,填志愿期间就会慌里慌张。那么需要学习哪些呢?比如:
平行志愿应该怎么填?
如何查看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
哪种情况下会掉档?
哪种情况下会被专业调剂?
哪种情况下有低分高就机会?
如何预估学校分数线?
如何预估学校的专业分数?
如何设置院校的梯度?
如何设置专业的设置梯度?
如何防止孩子被专业调剂?
如何了解各个学校的就业情况?
如何了解各个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如何分析各个学校的分数波动?
如何查看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
哪种情况下会掉档?
哪种情况下会被专业调剂?
哪种情况下有低分高就机会?
等等等等。。。。
特别是今年是湖北新高考的第一年,很多往年的经验和录取数据都不能完全直接套用,所以对于志愿填报的难度会大很多。
很多家长觉得以上这些知识,只需要高考出分后学习就可以了。说实话,以上的问题,高考出分以后,家长能够把学校分数预估准确,就非常不容易了,但是填志愿真的只是填写学校吗?就算了解学校,4天时间,真的了解清楚吗?
第二, 志愿填报是家长主导,孩子配合的事情,不要把高考志愿的所有重担都指望孩子去做。
因为高考靠孩子,志愿靠家长,很多孩子现在的心思都放在高考上,是没有时间去关注高考志愿信息的。所以志愿填报这个责任,家长是需要承担起来。而且很多孩子这么多年,天天想的都是学习上的事情,未来专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很多孩子压根不考虑,也不知道怎么考虑。
每年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都会考虑自己给孩子填志愿,但是每年填完志愿学校录取完毕后,很多孩子都知道了孩子的录取结果,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经过这几年的行业见闻,我发现录取结果好的孩子,家长基本都还是比较懂志愿填报的,都是提前研究的,当然不排除有部分家长瞎填后也能得到好结果,但是这个比例相对就低很多了。
而很多孩子的录取结果不好,很大概率就是自己不懂瞎填,觉得自己填什么就可以录什么,压根就没有批次掉档和专业调剂的概念。
切记:填志愿不是你填什么就会被什么录取,如果不注意,很可能掉档或者被专业调剂。科学填报志愿是需要给予往年的投档线和位次线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不基于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填志愿,都是瞎填。
第三, 志愿填报一定要基于往年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所以,往年的各个学校的投档线和各个专业的录取线,就是家长填报志愿的必备工具,如果家长计划自己填,连这个数据工具都没有,那就真的不应该。这个是填志愿的最低配置工具和技能了。
哪需要用到哪些数据呢?
各个学校往年的投档线和分数线差及分数位次
各个学校往年的各个专业的专业分数和专业分差及专业位次
各个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
各个学校的专业分配方式及是否有级差?
各个学校的优势专业是哪些以及各个学校是985,211,还是一本
各个学校的整体就业升学情况和各个专业的就业情况
等等等等。。。。。
但是今年新高考,往年数据不能完全套用不说,光有往年院校的投档线和专业线数据,填志愿就万事大吉了吗?也不尽然,数据是利器,但是必须要学会怎么使用数据,怎么分析数据。数据是一把刀,打仗需要用刀,但是如果有刀不会用,那也是百搭。
数据都是往年的,填志愿是对往年的数据分析,推导出当年的分数线,所以是一种预测行为,预测就会有波动,那么如何分析各个学校投档线的波动?如何判断今年是看涨还是看跌还是看平?
对于填报志愿,我知道不少家长都知道线差和位次,所以家长都觉得很简单,但是单独仅仅靠位次法,线差法就可以了吗?
参考几年的位次?
参考几年的线差?
什么分数段需要用位次法?
什么分数段需要用线差法?
预估分数需要使用哪一年的位次和线差作为参考?
参考几年的线差?
什么分数段需要用位次法?
什么分数段需要用线差法?
预估分数需要使用哪一年的位次和线差作为参考?
难道真的像很多人说的用三年平均吗??
所有有时候,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已经懂了,我就想问一下,是真的懂吗?如上的问题,大家是否真的了如子掌?
第四, 一定要确定好是优先院校还是优先专业。如果家长真的有了数据,懂了分析,那接下来就需要确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需要确定志愿填报的整体框架和填报思路,再此需要确定几个问题:
如何选择冲学校更有把握冲上去?
冲的学校如何专业排序,避免被专业调剂?
稳的学校如何选择才更具性价比?
稳的学校专业如何排序,分差如何设置?
专业级差的学校如何专业排序?
如何设置保的学校,防止掉档?
院校优先,志愿怎么填?
专业优先,志愿怎么填?
如果家长计划自己帮助孩子填报志愿,以上的这些问题,都是家长需要提前去了解和学习的,想通过高考出分后填报志愿那4天去了解这些问题,是不太现实的。
多年经历,我们发现往年有一个现象:
平时学生和家长提前学习和准备的家长,高考出分以后,家长轻轻松松,闲庭若步,把孩子方案搞完了以后,还是时间充沛,慢慢挑选,对学校和专业精挑细琢
平时学生和家长没有提前学习和准备的家长,高考出分以后,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找人咨询找人帮忙,而且做什么事情都是匆匆忙忙,最关键的是填报志愿那几天,真正懂行的人都非常忙,没时间,所以导致最后学校录取不理想的,大概率都是这类学生。因为不懂,所以容易出现读不到好学校,或者读不到好专业的结果。
平时学生和家长没有提前学习和准备的家长,高考出分以后,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招人咨询招人帮忙,而且做什么事情都是匆匆忙忙,最关键的是填报志愿那几天,真正懂行的人都非常忙,没时间,所以导致最后学校录取不理想的,大概率都是这类学生。因为不懂,所以容易出现读不到好学校,或者读不到好专业的结果。
第三部分:找机构老师填报的建议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我们可以去找专业老师或者机构老师志愿填报一对一,这个也是一个解决办法,这个确实是一个思路,但是请各位家长找志愿机构,一定牢记这几条:
第一,这个机构高考出分后,填志愿期间,是否是一对一?是否单独预留出一个时间段单独和家长孩子沟通方案?
我知道有些机构是高考结束后安排见面,但是高考出分后填志愿期间不见面,让家长在家等方案,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高考出分前见面,意义不是特别大,只能沟通专业意向和城市意向,但是高考出分后如果不见面,那么就会有问题,因为你压根就不知道你在家等了几天,最后他们发给你的方案,是不是针对孩子的个性化的方案?会不会是电脑系统导出来的方案?还是其他方式得出的方案?
第二,这个机构每个老师填报志愿的那4天,到底一个老师接待多少个学生?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用心的做一个方案,一般老师最起码要1.5-2个小时,一天24小时扣除吃饭睡觉的6小时,一天剩余18小时,一个学生1.5-2小时,一天最多12个学生,就算把4天都算上,一个老师最多不能服务超过48个学生,但是服务到48人,整个老师基本就被完全困住了,压根就没有方案二次沟通审核的时间了。一般服务到36个学生以后,老师基本就是3-4天连轴转了,你的1.5-2小时服务时间结束后,你再联系老师,他基本没时间了。那么就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1.5个小时以后,你的方案你想修改,你想调整,怎么办?如果你自己懂,你还可以自己改,如果你不懂,你压根都不敢改,或者只能瞎改。
第三,这个机构的老师,填报志愿的最后一两天,安不安排老师负责最后审核学生的方案?
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给了方案之后,大部分家长都不会闲着的,都会东调整西修改,如果家长不懂,把方案改了一些,如果最后机构老师不帮忙审核,怎么办?我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一个机构老师服务超过48个学生,是绝对不可能帮忙审核方案的。所以绝大多数还是由家长自己帮忙审核方案。
第四部分:强烈的建议家长提前学习
其实我说了这么多,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我强烈建议家长一定要懂高考志愿,一定要提前学习高考志愿知识。注意基于以下原因:
第一,如果是家长学生计划自己填,一定要提前学习,如果不学习,那就是瞎填。
第二,如果是计划找专家老师填,家长自己也一定要认真学习。一来自己懂,专家老师的推荐和建议自己具备分析判断优劣性的能力,而不是一个不懂得分辨好坏,说啥是啥,全盘接受的家长。
第三,如果是计划找专家老师填,因为专家老师是需要对接学生很多,不止你一人,所以他不可能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你身上,所以专家老师给出方案之后,自己需要具备分析、判断、调整、修改的能力。
既然要学习志愿填报,志愿填报需要掌握的知识那么多,那家长应该怎么学习志愿填报呢?其实也很简单
第一,自学。但是家长从头开始,如果没有人带的话,靠自学,最多学了一些皮毛,需要时间特别多,而且效率也不高。很多家长压根都不知道从何学起。
最关键的是很多家长自认为懂了很多知识,觉得自己没问题。但是其实很可能家长了解到的是不全面的不系统的知识,而且很可能是志愿填报的冰山一角,没有抓住重点。
第二,跟着专家老师学。跟着专家老师学,可以把握住专家老师的重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大量志愿填报的核心知识和关键知识。不少家长自己摸索自己学,其实学的慢不说,很多还抓不住重点。这个就是为什么我推出《手把手教家长填志愿》的初衷。